中化新网讯 中国气象局12月5日发布的《中国温室气体公报(2023年)》(简称《公报》)显示,2023年全球大气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继续突破有仪器观测以来的历史纪录。这是中国气象局连续第13年发布中国的温室气体监测情况。结果显示,中国温室气体公报与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WMO全球温室气体公报》相呼应。
《公报》指出,今年10月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第20期全球温室气体公报显示,2023年全球大气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继续突破有仪器观测以来的历史纪录,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年平均浓度分别达到420.0±0.1ppm、1934±2ppb、336.9±0.1ppb,相对于2022年年均浓度的增量分别为2.3ppm、11ppb、1.1ppb。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累积比人类存在以来的任何时候都快,当前浓度比前工业化时代(1750年之前)水平高出了51%。
在中国温室气体浓度方面,《公报》显示,2023年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观测到的二氧化碳年平均浓度为421.4±0.1ppm,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平均浓度大体相当,相比2022年增量为2.3ppm,与全球同期增量相当,但略低于近十年增量的平均值(2.4ppm)。甲烷和氧化亚氮年平均浓度分别为1986±0.6ppb、337.3±0.1ppb,较2022年增量分别为8ppb、0.8ppb,低于全球同期增量。2023年中国区域大气本底站观测到的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与2022年相比呈增加趋势。
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黄玮对《公报》内容进行解读时表示,截至目前,中国气象局组建了包含1个全球大气本底站、1个境外大气本底站、7个区域大气本底站、10个大气本底试验站、120个高精度温室气体站在内的国家温室气体观测网,实现对《京都议定书》管控的7大类30余种温室气体观测,形成了观测-运行监控-维护标校-质量控制-应用分析等于一体的温室气体本底观测业务体系。其中,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是世界气象组织全球32个大气本底站之一,经过30年建设,已实现对温室气体全天候、高密度观测,其观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国际可比性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黄玮表示,未来中国气象局将加快提升覆盖我国主要城市和区域的国家温室气体观测能力,强化高精度大气温室气体监测与动态分析,持续加强碳源汇评估与核算技术研究,为实现我国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我跟小涛有约定的,今年‘情暖驿站’再见!”1月14日,2025年春运的大幕刚刚拉开,刘敏行就早早来到了广东肇庆康州北加油站,寻找一名叫“小涛”的志愿者。但是今年,他却没有等到“小涛”。
1月14日至15日,生态环境部在京召开2025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会议全面总结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研究分析当前面临形势,安排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提出,坚持改革创新、重点突破、示范带动,在区域、省域、城市、县域各层级,聚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生态环境...
1月15日应急管理部举行的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应急管理部执法工贸局局长杨智慧提到,正在制定《应急管理部关于规范执法行为加强精准执法切实减轻基层负担的通知》,督促各地进一步严格精准规范执法,减少现场检...
“祝西藏班戈中石化小学学子,学习进步,健康快乐!”近日,在江汉油田“一套保暖衣”公益募捐行动仪式的现场,24位青年志愿者向西藏班戈县中石化小学的学子送去诚挚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