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二氧化碳“抓”到“笼子”里——记陕西省科技奖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果低渗透油藏CO₂驱油与封存一体化关键技术

  近年来,“厄尔尼诺”现象引发极端天气频发,二氧化碳(CO₂)等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由陕西延长石油集团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合作完成的低渗透油藏CO₂驱油与封存一体化关键技术,通过捕集煤化工企业排放的CO₂用于油田驱油,既把CO₂“抓”起来减少排放,又关到地下的“笼子”里封存起来,增产原油节约水资源,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因此荣获2022年度陕西省科技奖科技进步一等奖。

微信图片_20231009140600.jpg

  优势:源汇匹配潜力巨大

  CO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全球公认的应对气候变化、减少CO排放的关键技术之一。

  业内普遍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具有我国最好的CO封存地质条件和源汇匹配,是最佳的CCUS项目建设地。一方面,鄂尔多斯盆地煤、油、气矿产资源富集一地,具备特定大规模沉积盆地地质条件;另一方面,鄂尔多斯盆地也是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CO排放源高度集中,运输距离短、成本低。

  拥有这种独特优势的延长石油是国内少有的大型能源化工企业。据了解,该集团在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的煤、油、气资源共处一地,其中12个低渗致密油田年产原油1100万吨以上,同时还有4个大型煤化工企业,源汇匹配合理,可自主实施CCUS全流程一体化研究与示范,优势十分明显。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简单、地层稳定,是CO地质封存的天然理想场所。”延长石油研究院副总工程师、CCUS研究中心负责人梁全胜告诉记者。他们在国际上首次将长周期压力不稳定传导试井技术应用于CO驱油动态封存潜力评价,根据最新研发的油藏CO动态封存潜力评价模型测算,延长油田约有一半的石油地质储量适合采用CO驱油技术,CO有效封存量可达3.37亿吨。

微信图片_20231009140324.jpg

  创新:核心技术国际领先

  早在2007年,延长石油研究院便开始探索以CO代替水进行油田驱油,随后在采油厂开展CO驱油试验,以应对陕北地区缺水现状。此后,延长石油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步入了CCUS可行性研究、先导试验区、示范性工程和规模化应用的探索攻关之路。

  10多年间,延长石油围绕低成本CO捕集、驱油提高采收率等课题,联合高校及科研机构进行技术攻关和工程实践,建成国内首个集煤化工CO捕集和低渗致密油藏CO驱油、压裂、封存于一体的全流程CCUS示范项目。其中,“十二五”期间在延长榆林煤化公司建成了5万吨/年CO捕集装置。去年6月,该公司30万吨/年CO捕集装置建成投运,CO捕集成本降低至105元/吨。CO驱油方面,“十二五”期间,延长石油在靖边、吴起建成5万吨/年先导试验区;2021年8月又在安塞、吴起建成投运10万吨/年CO驱油与封存示范工程,全油田的CO驱油与封存能力合计达到15万吨/年。

  2015年6月,延长石油全流程一体化CCUS项目获得发展中国家首个全球碳封存领导人论坛(CSLF)国际认证。同年9月,CCUS项目被列入《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

  2017年,延长石油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合作成立陕西省CO封存与提高采收率重点实验室。通过该平台产学研联合攻关,完成了一批CO封存与提高采收率理论新认识和技术成果。

  十年磨一剑。经过理论研究与技术攻关,延长石油创新形成了低渗致密油藏CO非混相驱油、CO强化增产作用压裂机制两项理论,以及煤化工低成本CO捕集、CO封存和安全监测等4项核心技术,将CO捕集—CO驱油、压裂—CO封存—碳减排融为一体,形成了CO捕集到油藏CO驱油、压裂、封存的一体化CCUS完整产业链。

  2022年5月,该技术成果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鉴定。院士专家认为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低渗致密砂岩油藏CO非混相驱油、CO混合压裂等多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

微信图片_20231009110201.jpg

  效果:千万吨油田实现稳产

  群山环抱中的延安市安塞区化子坪镇,延长油田公司杏子川采油厂坐落于此。远远望去,一个巨型储罐像耀眼的明珠镶嵌在青山之巅。这里,就是延长石油10万吨/年CO驱油与封存示范工程化子坪示范区。

  据了解,10万吨/年CO驱油与封存示范工程,由安塞化子坪示范区(CO非混相驱油)和吴起白豹示范区(CO混相驱油)两部分组成。其中,承担8.8万吨/年CO注入与封存任务的化子坪区为示范工程主体,包括CO注气站、500立方米球罐以及CO驱油封存安全监测装置等,21口CO注入井对应采油井89口。槽罐车从150千米外的榆林煤化公司运来的液态CO先卸进球罐,再经注气泵加压后注入地下油层。

  “自2021年8月示范工程投运以来,通过持续不断注入CO,原油单井产量提高50%以上,采收率较注水驱油提高8个百分点,可节约水资源60%以上。”梁全胜对记者说,超临界状态的CO既有气态的黏度,又有液态的密度,有利于将藏在岩层缝隙的原油“驱赶”出来,不仅可采出更多地下原油,还可以埋存CO和节水,助推百年油田实现千万吨以上绿色低碳稳产。

  同时,注气现场还设置了22个微地震监测点,以及多套土壤、大气、地下水、地表水和形变等方面的专业监测设备,对CO驱油环境安全性进行三位一体监测。

  目前,化子坪油区26万吨/年CCUS注入工程正在加紧建设,预计今年年底建成后,延长石油CCUS示范区CO注入规模将达到41万吨/年。

  站在“双碳”的时代风口,延长石油规划了500万吨/年CCUS项目,计划分3期实施。届时,延长石油现有能源化工企业产生的高浓度CO绝大部分将实现资源化利用。


相关推荐

桂林橡机:实施知产战略 铸就领先优势

  近日,走进中国南方某大型轮胎厂的新建厂房,20台主体为橘红色、宽7.6米、高6米的设备排成一行,马力全开。不远处,更为高大、主体为银白色的设备也整齐“列队”,机器轰鸣。“橘”“银”相间中,一条条工...

2024-04-26     中国化工报

2023年度化工新材料创新产品发布20项产品入选

  4月23日,在北京举办的2024石化产业发展大会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2023年度化工新材料创新产品》名单,有20项产品入选。

2024-04-26     中国化工报

前沿科技创造美好生活——探秘2024中关村论坛

  作为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中关村论坛大幕开启。

2024-04-26     中国化工报

新型镁基固态氢存储材料通过鉴定

  4月24日,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在京召开“纳米碳镁基固态氢存储材料”新产品鉴定会。

2024-04-26     中国化工报

江汉油田一项发明专利获国家授权

近日,由江汉油田清河采油厂申报的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开发井井口加高的辅助装置及方法”成功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2024-04-26     湖北石油和化工新闻

己内酰胺法高品质己二胺技术国际领先

  4月23日,从中化国际旗下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获悉,由扬农集团牵头,与厦门大学和宁夏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完成的“己内酰胺法高品质己二胺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科技成果,近日在北京通过了中...

2024-04-25     中化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