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国国际橡塑展上,科思创全球首发含化学回收原材料的模克隆RP聚碳酸酯,并开始供应汽车市场。首发仪式后,科思创工程塑料事业部全球总裁王丽表示:“这是科思创不断践行循环经济承诺的又一里程碑。”
携手客户共推循环经济
王丽表示,科思创将携手汽车品牌厂商开展高纯度聚碳酸酯的市场应用开发和批量生产。这意味着科思创将开始向汽车市场供应含化学回收原料份额的透明聚碳酸酯。
当下,越来越多的行业要求产品中含有一定比例的回收原材料,以符合各项即将出台的监管政策与自发环保倡议的要求。这包括欧盟正在审议的报废车辆(ELV)新指令和美国电子产品环境评估工具(EPEAT)中的相关标准。科思创首推的RP系列聚碳酸酯性能与化石基产品无异,是科思创CQ循环解决方案的一员。
模克隆RP聚碳酸酯的原材料来自芬兰耐思特公司和北欧化工,前者负责提供新型聚合物所需的高品质回收原料,后者将这些原料转化为苯酚和丙酮,最终运往科思创工厂进行生产。业界认为,依托化学回收工艺能够提供满足最严苛应用需求的回收原料,帮助各行各业客户实现循环回收目标。
王丽认为:“价值链合作对赋予废弃物全新价值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助力节约化石资源,而且赋予废弃物第二次生命。通过提供可符合极高纯度标准的材料,我们还可助力客户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目标。”
新产品可直接应用于现有生产流程。除汽车行业外,科思创还希望将RP系列新品的应用拓展至电子电气和医疗健康等关键领域,为各种高性能耐用产品提供含化学回收原材料份额的聚碳酸酯。得益于成熟的物理回收技术和持续进步的化学回收技术,这些塑料有望在漫长的使用周期后仍可迎来“第三次生命”。
打造车用塑料回收闭环
王丽强调,伴随不断增强的全球环保意识以及日益严格的监管要求,塑料回收利用对汽车行业实现可持续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科思创将携手汽车价值链合作伙伴,率先推进车用塑料闭环再生实验项目,助力汽车行业应对塑料废弃物管理方面的挑战。
在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发起的联合试点项目下,科思创将与合作伙伴共同探寻报废汽车高值塑料的闭环再生路径,旨在建立一个高效、可持续的车用塑料回收体系,从而推进汽车行业的绿色转型。项目合作方包括蔚来汽车和大众汽车、中国回收企业格林美以及TüV莱茵等第三方认证机构。
据介绍,回收后的废弃车灯,被系统性粉碎、清洗、再造粒,然后生产成回收后可再使用的塑料,用于制造汽车的不同部件。王丽表示:“科思创携手志同道合的汽车价值链合作伙伴,开创车用塑料闭环再生先河。借助跨领域资源优势,科思创与合作方合力建成车用塑料回收闭环,从源头上减少塑料废弃物产生,降低碳排放并提高资源利用率。科思创旨在通过本次联合项目,驱动汽车行业加速驶向更可持续的气候中性未来。”
创新更多化学回收材料
车灯回收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因为从回收角度讲,车灯更容易提供高品质回收原材料。当然,在此过程中,科思创也在不断拓展与产业链合作伙伴的合作,希望拓展未来材料回收的可能性。
王丽表示,从长期看,化学回收能够更广泛地回收各类废弃材料。科思创正在研发一个化学回收解决方案,即用废弃原材料通过化学分解方式把它从长链聚合物分解到单体状态,成为生产塑料的原材料。目前,这个研发还处于比较前期阶段,但在实验室里已经取得技术突破,证明这种技术的可实现性,但要实现量产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一旦量产,这将对整个生产流程和加工工艺实现颠覆性突破。中国是科思创很重要的市场,如果具有量产可行性,这个新的化学回收解决方案一定会来到中国市场,进行本土化生产。”她如是说。
标普全球近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受美国关税政策连锁反应影响,亚洲对二甲苯(PX)价格已跌至过去4年多来的最低水平,给整个产业链带来严峻挑战。
近日,氨生产商CF工业控股公司宣布,已与日本最大的能源公司日本JERA株式会社以及三井物产株式会社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旨在建设、生产和销售低碳氨。
石油行业的高管们和分析师们近日表示,近年来,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持续攀升,航空业作为碳排放大户,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的推广使用成为行业减碳的关键路径。然而,在亚洲地区,SAF却面临着供应大...
近日,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宣布,已启动建设125万吨/年的聚乙烯(PE)工厂,并在阿特劳经济特区化工园区打下第一批基桩,该工厂将是哈萨克斯坦阿特劳70亿美元天然气制化学品一体化项目的关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