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以扩规模、提等级、延链条、增效益为突破口,在调结构补短板、优布局转方式、强龙头带产业、重环保促安全上下功夫,通过大力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实现了化工产业结构由“重”转“轻”,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新型煤化工等高端产业迅速崛起。
重化工基地迎来“第二春”
经过十年发展,目前甘肃石化行业高端产品比重已由25%提高到35%以上,精细化工产品比重由30%提高到45%以上。缺乏市场竞争力、产能过剩的初级化工产品产量大幅减少,附加值较高的化学农药等高端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产量、品种增加明显,产业结构逐渐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变,氟化锂、碳纤维、风电涂料、水性涂料、聚苯硫醚等一批高技术含量产品迅速涌现。
2021年,甘肃省乙烯产能达80万吨;现代煤基化工产品产能达910万吨,其中甲醇310万吨、烯烃100万吨、芳烃100万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产能达18万吨。
截至2021年底,甘肃省已形成较完整的石油化工产业体系,规模以上石化企业234家,较上年同期增加26家。石化行业总资产1789.4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2%;完成工业总产值1713.3亿元,同比增长36.7%;营业总收入1697.6亿元,同比增长33.5%;实现利润总额102亿元,同比增长187.3%。
特色化工产业集群崛起
兰州新区是2012年8月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被赋予“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的战略定位。十年来,兰州新区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加速构建绿色化工、新材料等千亿元级产业。
2018年,兰州新区高标准规划建设150平方千米的绿色化工园区,重点发展精细化工和专用化学品、化工新材料等产业。中科院兰州化物所中试研究与成果转化基地、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液态阳光”、兰州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储能电池新材料等一批科技前沿项目先后落地。
为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发展道路,兰州新区规划建设“专精特新”化工科技产业园项目,全力打造集研发、中试、转化、实训、生产为一体的全国精细化工品种最多、科研成果转化最快、经济效益最好的“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
目前,兰州新区“专精特新”园区已入驻企业102家,总投资超25亿元,落地产品500余种。其中,打破国际垄断产品9种,填补国内空白产品22种,替代进口产品91种。
数据显示,十年来,兰州新区累计引进产业项目1080个、总投资5280亿元,产业投资、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0%以上,阔步迈入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025年5月22日,《古今石油和化工人》编撰业务研讨会在《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进行。《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崔学军,《古今石油和化工人》编纂委员会翟海潮主编、叶建华主编等参加了...
以“三个坚持”下好“三个功夫”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党委把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作为今年党建工作的突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印发的学习教育实施方案,以“三个坚持”为引....
应急管理部安全生产执法和工贸安全监督管理局局长杨智慧22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应急管理部在安全生产执法方面,抓住“规范、严格、精准和企业自律”四个关键点,及时印发配套文件,积极为基层和企业减负,...
5月末的滨城大连春意盎然,草木吐绿。在大连世界博览广场内,一场石化行业盛会——全国石油和化工科技创新成果及装备展在此启幕。 装有分子筛催化剂产品的瓶瓶罐罐,具有风险提醒、报警等功能的智能安全帽....
金融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21日联合发布《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若干措施》。《若干措施》着重发挥监管、货币、财税、产业等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