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在我国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应用范围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但我国企业仍面临推动ESG内驱力不强、信披程度不一致、评级结果差异较大等复杂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齐鲁分公司代表、齐鲁石油化工公司党委书记韩峰表示,要加快ESG信披体系的完善,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和行业特色的ESG评价体系,推动企业提升ESG管理实践,促进高质量发展。
随着ESG逐渐成为国际共识,为加强ESG信息披露的标准化、统一化、强制化,由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正式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可持续相关财务信息一般披露要求》(IFRS S1)和《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2号——气候相关披露》(IFRS S2)2项标准,已于2024年1月1日之后的年度报告期内生效。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香港等各大发达国家/地区纷纷宣布将参照ISSB新规修订各自ESG标准指引。ESG已成为广大企业的“必答题”。
韩峰介绍,从国内视角来看,2022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科技创新局、社会责任局,指导推动中央企业积极践行ESG理念,主动适应、引领国际规则标准制定,并于5月发布《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探索建立健全ESG体系。2023年7月国资委发布《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参考指标体系》,对央企ESG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并提出2023年度报告披露要做到全覆盖。
但也应看到,目前披露ESG报告以上市公司、大型企业为主,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参与度还不高。同时,国内ESG评级体系众多且影响力不一,而国际主流评级体系的ESG价值观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往往导致对中国企业的评价不够真实客观,投资机构难以依据评估结果对ESG风险和价值做出全面分析判断,对致力于提升ESG管理的中国企业也造成了困扰。
韩峰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ESG信息披露及评价监管体系。一是完善信披机制。建议监管机构出台适合我国企业、充分体现行业特征的信息披露政策准则,衔接国际信息披露标准的同时,充分考虑我国不同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特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合理有效和针对性强的披露标准和规范,更好地反映企业实际情况;同时加强信披监管,推动标准落地,通过政策约束加强信息披露的强制力,引入第三方审计,有效防范企业的“漂绿”行为。
二是构建评价体系。完善适应中国企业的ESG评价体系,优化评级方法。针对现有评价体系存在的差异和对中国企业的适应性问题,建议推动构建对中国企业更具一致性和代表性的评价体系,提高评级方法和数据的透明度,增强投资者的信任和企业的积极性。
三是设计管理体系。推动企业构建ESG管理体系,全面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监管机构应当鼓励企业升级ESG管理理念,提升对ESG认识的全面性,强化ESG的价值引导,全面助力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出台有效措施鼓励企业加强ESG宣贯和国际交流工作,扩大中国特色ESG体系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我国ESG体系的国际话语权。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水利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征集2025年国家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的通知》,征集一批先进工业节水工艺技术装备。工业是我国重要用水部门之一,2024年工业用水量为968....
学习教育于2025年全国两会后启动、7月底前基本结束。《通知》强调,坚持聚焦主题、简约务实,不分批次、不划阶段,一体推进学查改,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3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9%。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同比增长0.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增长9.5%。
国家统计局3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2619亿元,同比增长4.1%,增速比2024年全年加快0.9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投资同比增...
国家统计局3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天然气生产增速加快,原油、电力生产基本稳定。原煤生产增速加快。1—2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7.7亿吨,同比增长7.7%,增速比上年1....
3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总结2024年信息通信行业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情况,分析面临的形势任务,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云明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