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专家在山西太原召开了由太原理工大学、榆林禾信和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陕西浦士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完成的“大规模煤气化渣碳灰分离关键装备与技术及分选炭资源化利用”科技成果鉴定会。以中国工程院谢克昌院士为组长的鉴定委员会认为:气化渣大规模碳灰分离关键装备与技术以及分选炭高值化利用技术具有高效、低成本、环境友好等特点,该成果总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据统计,我国煤气化渣的年排放量已超过6000万吨,利用率低。对煤气化渣进行无害化处理,探索高附加值利用技术,形成规模化消纳路径是现代煤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不仅对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对推动现代煤化工全行业清洁、低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该成果主要创新点有两点:一是基于煤气化渣理化特性研究,提出了煤气化渣分离工艺技术路线,开发了气流床煤气化渣大规模分离成套装备与技术,并完成国内首套20万吨/年煤气化渣碳灰分离工程示范;二是基于分选炭结构特点分析,通过解析煤种之间的配伍作用机理,开发了分选炭高掺比制备脱硫活性焦技术,形成分选炭制备脱硫炭材料技术,完成国内首套万吨级工程示范,实现了煤气化渣高值化利用。
该成果成功应用于榆林“煤气化渣多物理场碳灰分离技术开发与工程示范”项目和“万吨级气化渣分选炭制备活性焦技术开发与工程示范”项目。应用结果表明:分选炭产品烧失量>80%,固定碳含量>75%,高灰产品烧失量<5%,实现了气化渣碳灰的高效分离;分选炭制备活性焦技术,焦粉替代率>60%,活性焦产品符合GB/T 30202.3-2013优良品的指标。该成果突破了煤化工行业气化渣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碳灰分离技术难题,实现了气化灰渣由“固废”向“原料”转变,为煤气化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技术保障,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该成果已申请发明专利12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截至11月26日,中石化巴陵石化公司壳牌粉煤气化装置实现A级安全连续运行266天,刷新国内同类装置创造的264天连运周期最长世界纪录。
11月25日,在巴陵石化年产60万吨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项目煤气化装置现场,随着主控室人员按下“点火”按钮,项目第一台气化炉开工点火成功。
10月30日,中安联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首轮耦合生物质能粉煤气化(生物质混配气化)工业试验顺利完成,将有助于降低化石能源消耗量、减少碳排放量。
10月31日至11月2日,河南能源第十届职工技能竞赛压缩机操作工决赛在义马市河南开祥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举行。河南能源、义煤公司、煤气化公司和该公司相关领导到场指导。
近日,洁净煤“碳”索(九)——“煤气化的灰化学”学术沙龙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在“双碳”背景下,煤气化的灰化学正快速走向前沿。
2023年10月24日,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首届空分及粉煤气化技术交流会在安徽昊源公司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煤化工事业部组织,昊源公司承办,由来自集团公司科信部、煤化工板块化工企业以及杭氧集团等17个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