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通过政策引导和环保倒逼等多种手段,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扶持高新产业发展,鼓励民营企业进入石化领域并向上游原料领域进军,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质量效益显著提升,产业结构较为合理。2019年统计数据显示,浙江石化工业平均利润率在7.7%~7.9%之间,明显高于全国行业水平。石油加工业亩均税收和增加值分别是规上制造业的4.9倍和2.2倍;化学工业利润一直在全国居前。
二是集聚、集约水平不断提升。2018年全省销售收入超百亿企业14家,超50亿企业25家,已形成宁波、舟山、嘉兴、上虞和衢州“三区二基地”空间格局。
三是创新能力稳步增强。目前已建成宁波镇海炼油化工、上虞绿色环保化工和衢州氟、硅新材料三大石化产业领域的省级创新服务综合体。
四是重大项目陆续建成。浙江石化一期2000万吨/年炼油已进入试车阶段,镇海炼化3800万吨/年一体化项目正在进行,恒逸石化文莱一期800万/年炼油及芳烃项目试车成功,集团已形成2000万吨/年PTA能力。
但是浙江石化工业发展也存在一些短板。一方面,产业链下游环节较为薄弱。尤其是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科技研发人才和资金投入不足。另一方面,发展空间也受到限制。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工业用地、用能、排放指标的需求不断增加,但现有各园区普遍存在要素资源不足的现实困难。
为此,“十四五”期间,浙江石化工业发展应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部署。
一是进一步实现石化产业链的提升和发展。做精产业链上游,促进原料质量升级;做强产业链中游,提升乙烯产业链的原料保障能力;做专产业链下游,重点发展高端专用化学品,提升品质。
二是打造产业示范基地。做强宁波石化产业基地,持续推进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建设;推动宁波大榭开发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向国家级基地转变;依托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专区推进“临港新材料小镇”建设;推进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建设,打造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规模最大的炼化一体化基地和国际一流绿色石化基地等。
三是构建行业创新体系。建设集群创新平台,加快推进绿色石化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推进长三角石油基清洁能源与新材料先进制造创新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和引进一批产业链公共创新平台;加快培育集群创新主体。支持企业建立企业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自主研发创新平台,提升关键领域创新能力。
作者: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副会长 张旭
回顾2020年,多因素影响下全球化学工业发展异常艰难。但这种影响对基础化学品行业并非完全负面。根据IHSMarkit近期的统计,全球基础化学品的需求损失比预期小得多。
2020年四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8.0%,比上年同期上升0.5个百分点,比三季度上升1.3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7.2%。
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566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5695亿元,增长4.4%。 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