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6月6日,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装载我国自研海洋地震勘探拖缆成套装备的我国最大深水物探船海洋石油720在渤海海域实施二次三维地震采集作业。标志着我国自研海洋地震勘探拖缆成套装备列装后通过不断实践和优化,装备性能稳定,作业技术指标优异,已具备全海域生产应用能力。
渤海油田是中国海上最大的油田,也是全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随着勘探理论的创新和技术的进步,近年来在渤海海域接连发现多个亿吨级油气田。然而,渤海油田有着“地质学家的考场”之称,构造非常复杂,部分海域的老资料受限于当时的勘探装备性能和采集技术,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影响勘探开发进程。为获得更高品质的地震资料,深度挖掘渤海油气藏潜力,亟需利用新装备、新方法对该地区实施二次三维勘探采集作业。
渤海湾盆地地质构造复杂,被地质学家形象的称为“打碎的金盘子”,广泛分布的花状断裂,纵横交错的河道砂体、多期叠置的火山岩下覆地层成像等难题,是科研人员发现大油田的“拦路虎”,而二次三维地震勘探可以根据目标区的具体地质问题,靶向施策,进行采集方案的定制化设计,直击问题核心,找准切入点对症下药,实现“药到病除”。
为确保“把装备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努力用我们自己的装备开发油气资源,提高能源自给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国海油投入拥有全套自研海洋地震勘探拖缆设备的“海洋石油720”船,可以自主完成震源激发、过程监测、数据接收、实时定位以及水下设备控制等海上勘探数据采集的全过程。同时该船也是我国自主建造的最大深水物探船之一,采用滚动高覆盖采集方式,拖带的电缆可以一次性覆盖691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相比其他物探船勘探效率更高。因此海洋石油720船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大面积的采集作业,为勘探研究争取宝贵的时间。
本次作业,是对我国自研海洋地震勘探拖缆成套装备性能的重要检验,采用的高覆盖采集方式超越了传统的双倍覆盖采集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国产装备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技术优势。在未来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海洋石油720船将搭载着自研地震勘探拖缆成套装备乘风破浪,深耕蓝海,探油找气,成为中国海洋勘探的一张名片,带着物探“中国心”逐步迈向世界一流的行列。
5月27日,由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油工程)承建的垦利10-2油田群开发项目(一期)中心处理平台在山东青岛国际化高端装备制造基地离港起运,标志着平台陆地工程全部完工,进入海上作业阶段。平台....
中化新网讯5月22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我国首个海上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在珠江口盆地的恩平15-1平台投用,实现了我国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装备技术的全链条升级,标志着...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5月26日宣布,巴西Mero4项目已于当地时间5月24日安全投产。Mero油田位于巴西东南部海域桑托斯盐下盆地,距离里约热内卢约180公里,水深在1,800到2,100米之间。此....
近日,江汉油田在红星地区部署的吴家坪组页岩气勘探评价井红页9HF井,水平段平均埋深4536米,采用12毫米油嘴测试获得25.72万立方米/天高产工业气流,为2025年红星地区吴家坪组千亿方页岩气储量提...
5月23日,从国家管网集团获悉,自2020年10月1日我国主要油气管道整合运行以来,天然气输送量突破1万亿立方米,单日最高输气量突破11亿立方米,油气管网运营机制市场化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数据显示,并....
中国石化13日宣布,旗下中原油田部署在四川盆地普光地区的铁北1侧HF井垂深超过5300米,试产获高产工业气流,刷新了我国页岩气井垂深纪录。普光气田是我国首个深层高含硫气田,已高效开发20年。为实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