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林废弃物利用:没“烷”!

自然分解产生大量甲烷,综合利用技术水平低

生物质是未来补充化石资源的主要可再生资源之一,也是唯一可转化为固体、液体、气体能源的可再生能源,同时还可转化为生物基材料和化学品,其对未来能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近日举办的2024中国化工学会能源、材料与化工学术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陈勇指出,我国生物质资源主要来源于农林、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废弃物,量大面广且兼具资源和环境二重性。任其自然排放,会分解产生大量甲烷等温室气体,也会导致水体、土壤污染。应赋予其战略资源属性,以保障生物质利用技术和产业健康稳定发展。“这也是能源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他说。

能源化利用可降低甲烷排放

据陈勇介绍,生物质分为主动型与被动型两类。主动型生物质是人类为了获取能源、资源而主动生产的生物质,包括含油、含糖、淀粉、纤维素类能源植物等,具有可主控、可规划、可定量等特点,被视为正常的能源、资源;被动型生物质主要指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包括林业废物、农业废物、畜禽粪污、果蔬边角料、食品加工剩余物等,具有难主控、难规划、难定量等特点,同时也是造成大气、水体、土壤污染的污染源。
    “众所周知,欧洲、巴西等地区和国家生物质利用工作做得非常好,他们用的主要是主动型生物质。”陈勇介绍说,我国的生物质大部分属于被动型生物质。因其具有资源和环境的二重性,应优先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将生物质视为废弃物,相应的管理机制、应用模式、价格体系等影响了生物质利用产业的发展。
    “农林废弃物的能源化利用,不仅能大幅降低甲烷排放,更能实现巨大的能源与环境效益。”陈勇表示,《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提出了八大重点任务,其中第三条任务就是推进农业领域甲烷排放控制。目前,我国农林废弃物年产生总量接近100亿吨,如果不加以处理,任其自然分解,会产生大量甲烷、氧化亚氮及其他污染物。而我国每年农林废弃物能源化利用潜力约为13亿吨标煤,农林废弃物全量化收集利用将能够直接减少碳排放30多亿吨。同时,含有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全量化收集与利用将能够替代化肥(折纯)约9000万吨。

生物质开发存三重短板

陈勇认为,目前我国生物质开发存在三方面问题。

一是资源属性认识弱,缺少管理机制。首先,属性认识不足。农户对于畜禽粪污、作物秸秆的资源、环境、民生、零碳等价值属性认识不深刻,往往将其视为无用的废弃物,甚至随意丢弃,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其次,缺乏统一规划。缺乏针对这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统一规划和战略布局,不同地区和不同部门之间缺乏协调与配合,难以形成合力推进资源化利用工作。再次,信息管理缺位。尚未建立起覆盖收集、运输、处理、利用等环节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体系,导致废弃物收集端与利用端信息不对称,阻碍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二是利用技术水平低,缺少系统行业标准。我国在农林废物资源化利用方面存在技术瓶颈,如热解生物炭还田技术经济性待提高,生物质制备绿氢、甲醇、航空燃料等高值化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而由于技术研发方面投入不足,也缺少对这些技术的持续稳定支持,制约了利用技术水平的提升。同时,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系统行业标准体系,未对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技术水平、经济性、能源消耗、环境影响等作相应规定,导致利用不规范,环境经济效益欠佳。

三是政策落实不到位,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国家政策落实不到位、土地流转经营政策不落实,难以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废弃物收集没有规模化,也就难以实现现代化、集约化收集,加之原料价格波动大,缺乏信用管理制度,人为随意调整原料(废弃物)价格以及缺少价格干预措施等因素,大大增加了资源化利用企业的运营风险。此外,我国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市场体系不完善,尚未建立面向绿色GDP和与碳税相结合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市场体系,缺乏公平、透明、规范评价废弃物处置生态效益的市场环境,制约了产业健康发展。

转化技术发展瞄准高质高效

针对上述问题,如何高效利用这些资源是关键。

据介绍,应用现有资源利用技术处理农林废弃物,直接损失排入环境占比约为38.2%,有机肥占比26.7%,生物质能占比16.2%,饲料占比7.6%,原料占比5.2%。陈勇指出,当前农林废弃物资源能源化利用比例较低,提升收集率与利用率,降低直接流入环境导致的污染与资源浪费,是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他建议生物质转化技术应向更加高质高效的生物燃气、制氢产醇、生物基材料、生物化学品方向发展。

为此,陈勇给出四点建议:一是赋予农林废物战略资源属性,纳入国家自然资源管理,必要时组建国家生物质利用集团,以推动产业发展。二是加强科技创新、标准建设,促进农林废物高值化利用。三是积极推进土地流转经营政策落地,提高规模化、集约化效益。四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定价体系,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关推荐

河南油田水电厂:构建培养体系 汇聚“青春”动能

5月4日,河南油田水电厂专门召开青年座谈会。

2025-05-16     中国化工报

云南推进省级EOD项目落地实施

日前,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等5部门联合印发《云南省省级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EOD)项目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旨在积极引导金融资金对美丽云南建设的精准支撑,探索生态环境治理多元投入,大力发展绿色...

2025-05-16     中国化工报

天津推动危化品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

近日,为进一步提升天津市危险化学品企业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天津市应急管理局组织召开天津市危险化学品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部署推动会,全面总结前期进展情况、通报存在的问题、部署下一步工作。

2025-05-16     中国化工报

一封感谢信

近日,福建能源石化集团董事长、福建中沙石化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徐建平收到了一封特别的感谢信,落款是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阿卜杜拉哈曼·阿尔-法季。

2025-05-16     中国化工报

氰化物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发布 

为有效管控氰化物生产企业生产、储存安全风险,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应急管理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氰化物安全生产管理规范》(GB45189-2025)(以下简称《管理规范》)于近期发布,自2025....

2025-05-16     中国化工报

第十一届石化企业品牌故事征文启动

5月13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关于举办第十一届石油和化工企业品牌故事征文比赛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即日起至7月15日,面向全行业征集具有代表性品牌建设案例,并选取宣传推广成功的...

2025-05-16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