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三条控制线” 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新时代自然资源事业的发展与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入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自然资源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中共中央宣传部19日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新时代自然资源事业的发展与成就。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引人关注。
耕地红线: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刘国洪用五个“严”来概括耕地保护工作:
严密耕地保护法律制度体系。修订实施土地管理法及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颁布实施黑土地保护法。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
严格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在《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编制和“三区三线”划定中,将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足额带位置分解下达,优先划定、应划尽划、应保尽保。
严控耕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加强改进占补平衡。全面实行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先补后占,强调做到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严格补充耕地核实认定,确保补充耕地真实可靠。
严控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实行“进出平衡”。针对国土“三调”反映出的问题,明确要求对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的,必须在年度内补足数量相等、质量相当的可长期稳定利用耕地。
严肃耕地保护督察执法。强化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对省级政府履行耕地保护责任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持续督促整改;运用卫星遥感技术执法,及时发现、严肃查处违法违规问题,公开通报典型案例。
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实现了国务院确定的2020年耕地保有量18.65亿亩的目标。耕地减少的势头得到初步的遏制,2021年全国耕地总量实现净增加。
生态保护红线:守护美丽中国建设
10年来,通过坚持并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我国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超过30%。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庄少勤说,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设立了首批国家公园,我国自然资源禀赋多样性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江河湖泊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增长到24.02%,沙化土地重点治理区实现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转变。
“15头亚洲象目前正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昨天,我专门请前方的监测人员发来它们生活照,今天带来一张,给大家展示一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如数家珍地说,这是两头象妈妈、两头象宝宝,北移途中生下的两个象宝宝非常健康,生下来的时候100公斤,现在目测达到300公斤。
“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新增围填海,严格管控新增用岛活动。”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张占海说,2012至2021年,我国海洋经济总值从5万亿元增长到9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9%左右。新兴海洋产业的增速超过10%。我国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地位进一步提升;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建造进入世界第一方阵,海洋港口规模和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均占世界第一。
海洋科技进步创新进一步加快。在轨运行海洋卫星达到10颗,海洋卫星星座正式建成;“蛟龙”号潜水器等海洋探测运载作业实现飞跃,“雪龙2”号破冰船填补我国极地考察重大装备领域空白;自主研发的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机组连续运行时间保持世界领先。
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取得了积极进展,全国设立海洋自然保护地145个,面积达到791万公顷,累计实施蓝色海湾、海岸带保护修复等各类工程项目143个,整治修复岸线1500公里、滨海湿地3万公顷、海堤生态化建设72公里。
城镇开发边界:倒逼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庄少勤说,在划定“三条控制线”的时候,体现耕地保护优先,先划耕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再划城镇开发边界,倒逼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节约集约用地既是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也是耕地保护的现实需要。”刘国洪说,严格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促进了城镇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高质量发展。通过加强各类建设项目节约用地评价,严格执行用地定额标准,加强开发区用地审核和评价监测,2012至2020年,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容积率由0.83提升至1,工业用地投资强度提升60%多。10年来,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了40.85%。
与此同时,在用途管制、容积率调整、价格调节等方面采取的激励政策,有效促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推动存量用地盘活利用。最近4年来,全国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372万亩、处置闲置土地436万亩。
5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就《制造业中试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中试发展态势良好、行业需求旺盛,但存在中试管控要求不一致、中试成果....
第十四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24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15.37%;基本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44.07%,人口规模达4.4亿,为国家创新发展进一步夯实劳动力基础。 ...
广受关注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正在公开征求意见。法典草案有何亮点?未来法典颁布后对生态环境法律体系有何影响?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赵柯27日对此进行了回应。 在生态环境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
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10个论坛27日在深圳举行。来自政府部门代表、专家学者、行业人士等汇聚于此,共同探讨如何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
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党支部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中,坚持一体推进学查改,通过多维度发力,构建起“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的工作格局,有力推动协会各项工作高质量开展。坚持常态推进,筑牢思想....
当前,在国际经贸格局与产业分工体系重塑背景下,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具有相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党的二十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