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投用   

  中化新网讯 6月1日,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项目在南海东部海域正式投用,开始规模化向海底地层注入伴随海上石油开采产生的二氧化碳。该项目的成功投用标志着我国已拥有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处理、注入、封存和监测的全套技术和装备体系,填补了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的空白,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当日上午9时30分,在距离深圳西南约200千米的恩平15-1平台上,高碳原油生产井、生产处理系统、二氧化碳压缩机及分子筛脱水橇等设备依次启动,油田开发伴生的二氧化碳被捕获、分离、加压至气液混合的超临界状态,通过一口二氧化碳回注井,以初期每小时约9吨的速度回注至距平台3000米、海底地层800多米的咸水层中。

  据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邓常红介绍,二氧化碳回注的地层具有“穹顶”式的地质构造,类似一个倒扣在地底下的“巨碗”,能实现二氧化碳长期稳定封存。该项目预计每年可封存二氧化碳30万吨,累计封存量将超过15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1400万棵。

  据悉,恩平15-1平台是亚洲最大的海上原油生产平台。恩平15-1油田伴生气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95%,若按常规模式开发,二氧化碳将随原油一起被采出地面,不仅对海上平台设施和海底管线造成腐蚀,还将增加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

  “我们创新应用7项国内首创技术,自主研发制造出我国首套海上二氧化碳封存装置,自主设计实施了首口海上二氧化碳回注井,实现了二氧化碳的零排放。”中国海油恩平油田总经理万年辉介绍说。

  我国海域沉积盆地分布广、地层厚度大、圈闭多,具备二氧化碳封存的良好地质条件。今年1月,自然资源部首次发布海上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评价结果,预测封存量达2.58万亿吨。恩平15-1油田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的投用奠定了未来“岸碳入海”的技术支撑和现实条件,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提供了快速降碳的可行方案。

  据了解,中国海油已经在广东惠州启动我国首个千万吨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集群项目,未来将捕集大亚湾地区排放的二氧化碳,并通过管道、船舶等方式输送到海上进行封存。中国海油还将对二氧化碳源汇匹配、捕集、输送、封存、监测、利用等开展技术攻关与工程示范,率先在南海东部海域打造出油气资源绿色开发和全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基地,为沿海高排放企业开辟降碳环保新道路。


相关推荐

迈向“绿”“智”未来

7月14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2025国际化工创新展览会现场,人头攒动,一派蓬勃气象。机器人起舞、大模型高效推演、智能监测系统精准预警,琳琅满目的智能化产品竞相登场;生物基材料、绿色肥料、环保制冷剂...

2025-07-17     中化新网

我国绿色低碳技术的PCT国际专利申请公开量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

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梁心新1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以来,我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更加活跃,成为带动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从技....

2025-07-17     中化新网

扬“链”上之帆,奏共赢乐章——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如约启幕

  盛夏未央,万物并秀,京城再扬“链”上之帆。7月16日,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如约启幕。  作为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

2025-07-17     新华网

第四届中国报业创新发展大会在浙江杭州召开

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以“推进系统性变革实现数智化发展”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报业创新发展大会7月15日在浙江杭州召开。  与会嘉宾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2025-07-16     新华网

链博会是个什么会?如何“链”起你我他?

  炎炎夏日,全球目光再次聚焦中国。7月16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链博会),将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开幕。  链博会究竟是个什么会?如何“链”起你我他?记者为你“解锁”这些知识点....

2025-07-16     新华网

二季度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1.9%

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4.0%,比上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1....

2025-07-16     中化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