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石化行业在节水方面已进入真正的攻坚阶段,挖掘节水潜力的难度也日益加大。在前不久举行的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2023年度能效“领跑者”、水效“领跑者”发布暨节能节水低碳技术交流推广会上,与会专家指出,石化行业正在以更加多元化、更加创新的方法来实现节水目标,并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推进节水技术的应用。
节约优先,减少循环用水总量
中国石化天津分公司高级专家李晨光指出,在石化生产流程中,水既是生产原料,又是一次能源载体,在生产中实现用水总量的降低,在某种程度上也就实现了节能、减排和环保的三重效果。例如,在正常生产中,因蒸发和浓缩的原因,会有部分循环水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只能进入排污系统处理并排放,因此需要阶段性补水。根据统计,石化行业循环水占用水比例高达70%左右,对循环冷却水进行节水管理,对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我们要做的就是提高补充水量和排污水量的比值,即循环水的浓缩倍数。这既可以降低补充水量和排污水量,同时还可以节约水处理药剂的消耗量,降低冷却水处理成本。”李晨光介绍,中国石化天津分公司在炼油装置换热装置部分采取热联合、直供料、空冷改造,实施空气预热器、水冷器串联等节能措施大幅减少循环水消耗,同时在污水处理系统中通过采用高效水处理药剂等多种手段减少循环水排污量,实现每小时节约循环水近1万吨。
“靠海用海”,开发多水源补水
随着国家对地下水开采的限制逐渐收紧,作为用水大户的石化企业不得不开发多种水源补充工业用水。
“靠海用海”就是其中一种。据自然资源部发布的《2023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我国已初步形成涵盖研发设计、装备制造、工程总包、产水运营、综合利用等多个环节的海水淡化产业链条,海水淡化工程规模快速增长,从2013年的90万吨/天增加到2023年的252万吨/天,其中工业用水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的电力、石化、钢铁等高耗水行业。
“除了海水外,雨水也是很重要的资源。除了暴雨,我们几乎不会浪费一滴降水。”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张洪涛在会上分享了浙石化雨水回用的案例。浙石化先将公共区域的雨水收集至监测池,之后通过加药、污泥沉淀等途径,将处理后的雨水回用水并入化工循环水场,每年可节约用水约700万吨。
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吴雅琴表示,目前膜法水处理行业也在研究开发磷酸铁洗水无碱化处理等能够用于工业废水循环的工艺流程,从而让更多工业废水成为工业用水的新水源。
做好“水台账”,提升水务管理能力
建立并维护“水台账”也是石化生产企业实现节水生产的重要一环。今年5月开始实施的《节约用水条例》明确提出,在工业节水方面,工业企业应当加强内部用水管理,建立节水管理制度,采用先进适用的节水技术工艺和设备,降低单位产品耗水量,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水‘到哪去了’,我们对厂区管网中的用水设施和排水口增设了流量计等监控措施,监控水的排放和消耗情况。”据安徽昊源化工集团公司生产技术处主任范璐璐介绍,公司在监控网络的基础上,请第三方应用商搭建了用水运行平台,实现重点装置用水量实时、直观、动态的观察。在对主要用水部门和产品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后,公司制定了年度的节水目标和风险任务,并将目标分解到各个科室和车间,制定节水管理制度,规定生产各个环节的节水要求与考核办法,加强检查,分别对节水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节水工作后进单位予以帮扶与考核,从而推动节水工作持续发展。
“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在水务管理领域引入信息化,以环保政策为导向,不断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范璐璐说。
10月16日至18日,以“低碳·环保·安全·智能”为主题的第23届全国涂料与涂装技术信息交流会在江苏苏州举行。来自500余位行业专家、学者、企业家齐聚现场,围绕新形势下涂料涂装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10月28日,备受关注的“粤港澳大湾区碳足迹标识认证制度”在2024碳达峰碳中和论坛上进行官方发布,标志着大湾区碳足迹标识认证制度全流程落地实施。
10月24日,第二十三届全国清洗行业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论坛举行期间,来自生态环境部大气司和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中国工业清洗协会、北京化工大学的业界专家以及20余位企业代表,围绕烷烃和氯代烃类清洗剂的合...
10月17日,《2024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京发布。《报告》领衔作者、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党委书记、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研究中心主任王灿表示,截至今年5月,全球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