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近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发布《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3年度》(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规模突破15亿kW,同比增长24.9%,占全国发电总装机比重51.9%,太阳能发电、风电装机跃升为第二、第三大电源。
《报告》指出,可再生能源在全国能源保供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2023年,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水电流域梯级开发格局基本形成;陆上风电、集中式光伏项目呈现基地化趋势,预计今年投产规模仍将保持较高水平;新型储能项目仍以电化学为主,压缩空气能开始从示范向商业化过渡。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稳中有升。其中,有效水能利用率首次达到99%以上;风电平均利用率97.3%,同比提高0.5%;太阳能平均利用率为98%,与上年基本持平。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宗亮介绍,我国能源发展格局充分考虑资源与需求分布不均衡特性,布局了多条输电通道,在新能源资源禀赋优的地区,利用输电外送通道,将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力与水电、火电、抽蓄等调节电源打捆送到电力需求较大地区,提供电力安全保障。
2023年,可再生能源技术也取得一定突破。《报告》提出,目前,我国光热技术基本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整体技术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物质发电和非电利用技术持续提升,规模化应用不断拓展;新型储能技术路线呈现多样化。
展望未来,《报告》提出,我国推动构建多元绿色低碳能源供应结构、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将面临3大发展趋势。一是随着能源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实现能源自主保障必须有序推动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规模化可靠替代;二是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对调节性资源需求日益增大,仍需要不断深化新能源自身和整个电力系统的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三是现有电力系统规划建设、调度运行还要进一步适应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节奏,仍需进一步优化电网结构、提升跨区资源配置能力和对新能源的承载能力。为此,相关单位和行业要适度超前发展可再生能源,增加供给能力;全面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通过电力市场、价格机制引导提高负荷侧灵活调节能力;持续推进新材料、高端制造技术的迭代升级,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并网消纳。此外,相关管理部门要不断完善政策与市场机制,以带来更大的消费需求,拉动新能源继续较快增长。
山东是我国的化工大省,在贯彻落实“双碳”战略目标,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道路上走在前列。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山东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省在碳强度下降、碳足迹认证、积极探索应对气候变化地...
3月17日,“第四届北京市科协智库区域行暨京津冀氢能产业与安全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市房山区举行。活动聚焦氢能产业链协同创新与安全发展议题,共商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为京津冀区域能源转型与产业升级提供智...
为稳步推进企业温室气体信息自愿披露工作,有效促进企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生态环境部等四部门日前对外发布《关于促进企业温室气体信息自愿披露的意见》(下称《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