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旨在引导银行业保险业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笔者在辽宁部分园区走访了解到,企业在期待绿色金融政策快速落地的同时,也存在着对政策不了解、不会用、不敢用的担忧。他们希望,园区能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从宣传解释、高效引流等方面发力,帮助企业精准捕捉政策、享受政策,让企业“真解渴”“早受益”。
一是把金融服务“小窗口”搬到企业“家门口”,降低信息获取成本。政策落地的关键在于“最后一公里”的触达效率。园区作为企业集中、产业聚集、资源集约的重要载体,要发挥银企对接的枢纽作用,联合金融机构将金融优惠政策“面对面”送到企业手中。一方面,要通过“政策宣讲+案例解读+现场答疑”等方式,做好惠企政策宣传、解释工作。要深入摸排辖区企业的金融需求,有针对性地邀请金融机构开展现场宣介,把金融服务“小窗口”搬到企业“家门口”,降低企业信息获取成本。另一方面,做好全过程跟踪指导服务。在宣介活动后,及时收集企业需求并反馈给金融机构,推动金融服务动态优化,确保每场活动办在实处、取得实效。
二是把政策的“阳光雨露”变成企业的“成长养分”,提高金融产品适配度。企业所属产业不同、成长期不同,对于金融产品的需求也不同。在惠企政策落地落实过程中,园区要联合金融机构,根据企业特点,找准对接政策的切入口,开展“定制化”金融产品服务,提升政策供给与企业需求间的匹配度。具体到企业在什么阶段需要金融支持?哪种金融产品与之最适配?这些都需要精准把脉、量体裁衣,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如针对高耗能企业定制化设计工艺革新和设备更新的专项信贷,以及智能化升级改造推出“绿色智造贷”等,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让政策的雨露精准“滴灌”到企业身上。
三是将办事大厅升级为掌上“金融超市”,提供“自选式”服务。要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园区要联合银行、保险、担保等机构,鼓励其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借力科技手段和大数据信息等方式满足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各种融资需求,提供多种类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数字赋能,将这些金融产品和服务整合后,在线上打造“金融超市”,让各种定制化金融产品额度、期限等信息一目了然,提供融资咨询、财务规划等一站式服务,也可直接在线上申请,让银企对接更便捷、服务更高效。
总而言之,园区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载体,要想方设法帮助企业更方便、更快捷、更全面地知晓政策、获取政策、用好政策,助推金融机构和企业“双向奔赴”,切实将绿色金融工具转化为企业转型升级动能,持续提升园区发展竞争力。
4月17日,为加快消纳园区闲置土地存量,云南安宁产业园区召开闲置土地处置工作专题会。安宁市自然资源局、安宁工业园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各产业链兵团负责人参加本次会议。
4月14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了第二批通过认定的化工园区名单。至此,上海已认定了3家化工园区。本次通过认定的化工园区为上海化学工业区、碳谷绿湾(原金山第二工业区)西片区。其中,上海化学工业....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国家高新区打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试验田和承载地,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新质生产力引领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可以说,化工园区既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