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上的“双碳”热词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双碳”热度延续。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在能源转型进程加速的背景下,与“双碳”相关的话题也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词。

  热词一:绿电

  开年以来,我国绿电市场化进程明显提速,多地绿电交易报出“开年红”,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再次将绿电推向公众视野。

  “全球低碳转型加速,绿电替代成为重要降碳手段。”全国政协委员、中海炼化大榭石化副董事长王志良在《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电抵扣碳排放机制的建议》中指出,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全国性绿电抵扣碳排放机制。从国内看,企业购买绿电须支付绿色溢价,但无法获得国家对企业碳排放抵扣的认证,将对企业购买绿电积极性产生较大影响。从国外看,国际贸易绿色壁垒持续加高,企业对绿电的购买需求不断提升,但国际上对绿电环境价值的唯一性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绿电环境价值重复计算问题将影响我国绿电的国际认可度。因此,需加快建立健全绿电抵扣碳排放机制。

  为此,他提出三项建议:一是加快出台绿电抵扣碳排放政策,从碳排放统计角度制定消费主体购买绿电抵扣碳排放制度,从全国及试点碳市场角度制定控排企业购买绿电折算碳排放履约制度。二是加快发布将绿电交易对应电量排除的电网排放因子,有效提升我国绿电国际认可度。三是从更高层面进一步加强部委间统筹协调,研究成立专题联合工作小组,引入该领域外部权威专家,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加快解决政策出台涉及的相关问题。

  全国政协常委、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也聚焦绿证绿电市场机制建言献策。他表示,2023年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明确将分布式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项目纳入绿证核发体系。但因户用光伏参与绿证绿电交易存在绿证申领障碍、数据计量和统计体系不健全、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未能发挥其最大作用。

  他由此提出建议,强化跨省跨区电能交易的顶层设计,建立包含跨省跨区电力市场在内的统一市场体系,完善可再生能源发电参与跨省跨区市场交易的机制。此外,他还就进一步优化绿证核发及交易机制、加快完善绿证核发监测和计量体系、完善分布式电站绿电交易机制、加快推进电碳市场互通互认等方面提出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认为,我国绿电交易机制中,减排效益存在多重计算的问题。绿电的减排价值未得到准确反映,不利于我国绿电绿证市场发展,也给出口型企业应对欧盟“碳关税”带来挑战。为此,他建议加快完善绿电交易机制,避免出现同一项目同时获得多种环境权益的问题,消除绿电环境属性“双重计算”问题,提升中国绿证的国际认可度;加大力度在资源富集区域开展符合国际规范要求的绿电交易试点。

  热词二:清洁能源

  要实现“双碳”目标,清洁能源是关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两会期间,氢能、绿色甲醇、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也成为代表委员们提及的“高频词”。

  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美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锦龙就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他指出,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尚处于初期,推进过程中仍存在氢能尚未实质纳入能源体系、基础设施发展相对滞后、碳减排方法学体系未成型等问题,需将行业卡点、堵点逐步解决。

  为此,他从四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一是部门联动,完善政策法规配套措施。加强政策和产业统筹,推动氢能融入国家能源体系,探索氢气作为能源产品管理的机制和要求,试点突破对于分布式制氢、制加氢一体站、氢能叉车应用等氢能供应、应用项目的准入瓶颈。二是拓宽场景,加快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国家层面明确加氢站的主管部门,制定全国统一的制氢项目、储运设施、加氢站、制加氢一体站等设施的规划建设和审批办法及流程,加快建设和提升商业化运营能力。三是创新引领,加大氢能多元示范应用。建议在目前五大氢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示范基础上,结合跨城际、城镇、城乡、港口的物流配送、客运等典型应用场景需求,拓宽应用示范区域和场景范围;引导和鼓励氢能在非道路车辆、电力、储能、船舶等新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四是开放共赢,构建氢能减碳交易体系。广泛开展各国氢能产业交流合作,探索建立接轨国际的氢能标准体系;以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规模化应用为基础,加快建立氢能在交通等领域碳减排核算方法体系;从国家层面组织开展氢能领域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方法学研究。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悦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乃文就绿色甲醇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绿色甲醇是一种碳中性或负碳排放的清洁能源,对能源、化工等领域实现脱碳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张乃文表示,国内多家企业特别是国(央)企正积极开拓绿色甲醇产业链。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绿色甲醇产业处于发展初期,缺乏统一、清晰的认证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与国际的接轨。

  张乃文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组建生物质能、化学化工、环境科学、能源经济等领域专家团队,共同推进国家级绿色甲醇认证标准体系建设。要跟踪了解国际上绿色甲醇相关标准和指导文件,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确定我国绿色甲醇的定义边界,明确全生命周期内不同阶段的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要求及环保性能指标,并构建相应的评价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九洲集团董事长李寅围绕发展生物质能提出议案。他表示,欧盟“碳关税”覆盖六大行业,一旦全面实施将对我国钢铁、化工等行业产生潜在影响。

  为此,他提出建议:一是提高生物质能在终端消费中的占比。加强对生物质热能、生物天然气、生物甲醇、生物柴油、生物航煤等多种生物质能源的政策性鼓励。二是支持生物质能绿色认证体系建设,加强与国际体系对接。三是鼓励行业建立统一的生物质能源在线监测系统。统一建设数据大平台系统,建设国家生物质能源数据库,形成以点带面、以县带区的生物质能资源优势中心;逐步建立生物质能源交易市场,以市场引导前端项目建设,逐步提高生物质能利用总量。

  热词三:“双碳”人才

  实现“双碳”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既需要资源、能源、资金和科技的投入,更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看来,当前我国“双碳”专业人才需求总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多样、增长迅速。“双碳”专业人才需求和供给之间存在巨大缺口,且正快速扩大。因此,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双碳”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尤显迫切。

  他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做好政策体系顶层设计,加快制定“双碳”产业目录,完善细分标准;二是加强“双碳”学科专业建设,提升高校“双碳”人才培养能力;三是优化高校“双碳”教育模式,做大做强“双碳”领域科技创新平台,更加紧密对接产业需求,推动“双碳”专业教育由授课型向研究型、实践型、实验型等多元形式转变;四是重视校园环境育人,鼓励和支持高校探索建立校园碳中和生活实验室,建设“近零碳校园”;五是打造精准就业服务体系,鼓励职业院校承担起“双碳”技术人才培养的责任,支持引导企业和其他社会主体参与“双碳”人才培养。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荣程祥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张荣华认为,充足的人才是保障“双碳”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建议政府出台政策支持产、学、研组建联合体,以绿色发展领军企业为龙头构筑“双碳”人才新的培养机制。


相关推荐

上海石化VOCs治理项目成功试运

​  近日,上海石化储运部挥发性有机物(VOCs)深度治理项目试运行成功,将助力实现VOCs废气的根本治理,推进公司节能降耗。

2024-04-26     中国化工报

华兴化工废气排放低于国标

​  4月22日,华兴化工公司聘请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对该公司3套硫酸装置产生的废气二氧化硫排放情况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均低于20毫克/立方米以下,远低于硫酸工业污染物二氧化硫特别...

2024-04-26     中国化工报

普光气田天然气净化厂:打好提效降耗“金算盘”

​  4月22日,该厂净化二车间副主任师胡江涛登录刚上线3个月的能源管控系统,查看该厂联合装置等3个能耗异常装置的处理情况,露出满意的笑容。

2024-04-26     中国化工报

福建深化闽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

​  福建省近日印发《关于深化闽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措施》的通知,对化工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污染综合治理提出要求。

2024-04-26     中国化工报

绿色氢能产业发展白皮书出炉

​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发布《绿色氢能产业发展白皮书》(下称《白皮书》),全面解读了我国当前在制氢技术、储运技术、用氢技术以及钢铁化工行业氢能利用新技术装备研发方面的显著进展,为氢能产业的...

2024-04-26     中国化工报

红光公司实施蒸汽梯级利用

​  近日,从银光集团四川北方红光特种化工有限公司传出消息,该公司能源梯级利用改造项目实施以来,实现了汽水无外排,在降低其他能源消耗的同时,年可节创300万元。

2024-04-26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