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12月21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我国大型深水物探船“海洋石油720”搭载我国自研“海经”拖缆地震勘探系统完成了珠江口盆地2600平方千米的三维地震数据采集。这是我国首次完成超3000米超深水三维地震勘探作业。
“海经”是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首套海洋拖缆地震勘探采集装备,填补了我国在海洋地震勘探领域装备技术空白,实现了从“0”到“1”的重大突破。“海经”以其超低频、高精度的三维地震采集能力,精准描绘出深水深层以及复杂地质结构的“3D立体图”,大幅提升我国在超深水领域油气勘探能力。
此次作业位于珠江口盆地3000米超深水区块。该区域平均水深2000米左右,最大作业水深达到3500米,勘探目的层最大埋深处5600米,打破了我国海洋三维地震勘探作业最大水深纪录。“海洋石油720”深水物探船搭载“海经”利用60天的生产时间采集到40TB的三维地震勘探数据,为落实工区地质结构、沉积充填和油气运移等基础石油地质条件打下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海洋拖缆三维地震勘探装备技术在能源勘探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技术门槛高、研发难度大,此前世界上仅有3个国家具备此项装备技术自主研制能力。自投产以来,“海经”已在中国海域顺利完成5个工区总计6552平方千米的三维地震勘探。
本次作业过程中,“海洋石油720”深水物探船按照设计要求,将“海经”系统中的10条超过8000米长的电缆依次布放到海水中,形成一个面积相当于1021个标准足球场的数据采集网,沿航线进行海面拖缆采集作业,在广袤的海面上如同“经纬线”一样准确划分出油气藏位置,实现中深层成像质量显著改善,特别是基底成像更加清晰、连续,有望打开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新局面。
反式乌头酸是一种食品安全的六碳不饱和三元羧酸,独特的化学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用于新型杀线虫生物农药和新一代生物基增塑剂。传统生产方式中,反式乌头酸主要从植物中提取,含量低,分离纯化成本高;而...
6月27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京发布石油分子工程数据库及过程模拟平台。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徐春明教授启动了发布仪式,张霖宙教授代表研发团队介绍了平台的功能,史权教授介绍并回顾了平台30年来基础...
6月27日,由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主办的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挂牌三十周年交流暨石油分子工程前沿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邀请了超过30个单位的200多名代表参加,共同回顾实验室成立以来的发...
中化新网讯6月25日-27日,2025中国磷化工产业发展大会暨第四届磷系新能源材料创新发展论坛和首届磷产业数智化技术装备展示展览交流会同步在湖北宜昌召开。山东保蓝环保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杨全宏在会上详细....
中化新网讯6月26日,井冈山大学携手永新县人民政府在省级工业园区——江西永新工业园区召开产学研交流会,旨在全面深化落实《永新县人民政府与井冈山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过此次交流,着力推动校地资源实....
6月28日,由济南大学、中共济南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济南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山东颗粒学会、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管委会、天桥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天桥区科学技术协会、天桥区科学技术局主办的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