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11月8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在第十五届财新峰会上表示,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整体贡献已达22.5%。其中,数字技术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达33.8%。
王志勤表示,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创新主导发展的新阶段。其中,新质生产力在创新中起主导作用,是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谈及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情况,王志勤表示,2023年数字技术对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的贡献率已经达到23.3%,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达到33.8%。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数字技术也不断促进产业向高价值的价值链转移。
“中国有望在2025年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数据拥有国。”王志勤表示,截至2024年6月,中国在用算力中心超过83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到246 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智能算力同比增速超过65%。截至2023年底,中国数据存力规模达到了1200EB,同比增长20%。信息、数字技术是中国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和应用最广泛的技术,辐射带动效应明显,这些技术发展会越来越深刻地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变革。
从网络能力来看,王志勤表示,中国在5G、算力建设上进展迅速。自2019年5G商用以来,5G累计投资超过7300亿元,截至2024年8月,中国5G基站总数达到404.2万个。中国在全球率先实现了5G独立组网规模商用,前瞻布局载波聚合、5G轻量化、通感一体等多项5G-A技术。她同时指出,5G需要和包括AI在内的多种技术形成综合方案,从而给低空经济、网络管理优化、卫星互联网等应用领域带来价值。
近年来,随着市场趋势的变化与环保形势的收紧,能源化工等传统产业不得不考虑如何重塑行业价值链,从而在不断变化的时代局势中站稳脚跟、获得新的机遇。
日前,广东省人民政府出台《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提出将依托重点产业集群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试点,对研发工业领域大模型和应用解决案例给予支持...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最新发布的《制造业创新指数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3~2023年,国家级制造业创新指数稳步提升,一级指标中“创新协同”指标的增速领跑其...
4月16日,由疆亘资本主办的“出海——科威特”战略合作会议在北京举办。七腾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七腾机器人”)与科威特RQUATTRO、海南熙锦数安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科威特防爆机器....
机器狗与人形机器人穿梭于人潮之中,数台无人机在空中静静高悬,以蓝白红为主基调的展馆之中充满了各家企业绚丽的电子屏与琳琅满目的原比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