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可降解材料产业发展与投融资峰会暨中国化工报社产业金融智库年会观点集萃

洞见行业前沿风向 探寻投资创新机会


downLoad-20201222103326.jpg

主会场

  “十四五”可降解材料产业将迎来哪些变革?企业怎样借助资本力量实现跨越式发展?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三链”联动如何融合发展?在12月16日于宿迁召开的2020可降解材料产业发展与投融资峰会暨(第三届)中国化工报社产业金融智库年会上,参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投资人等,围绕“洞见变革、拥抱创新”这一主题,共同聚焦可降解材料产业发展方向和热点领域畅所欲言,为可降解材料发展建言献策。在今日推出特别报道,将他们的精彩观点奉献给读者。

傅向升.jpg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治理塑料污染已成为共识和统一行动

  合成材料在生产、使用、回收处理等环节的不当,给环境造成了污染等问题,这引起世界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治理塑料污染也已成为共识和统一行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成立了塑料循环课题组,与相关协会联合发出倡议,呼吁全社会共同推动塑料在原料生产、加工、销售、使用等全产业链环节的污染防治工作,走出一条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的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的新道路。

  创新是从根本上最终解决塑料污染问题的关键。化学回收再利用是目前国内外创新的重点,生物基和可降解材料是近年来全球重视和研发的重点。但生物基材料尤其是生物可降解材料不会完全取代现有的合成材料。

  当前,可降解材料的产业化进程迅速升温,希望各界对禁塑或限塑有一个准确的理解,并在应对禁塑和限塑的过程中,共同采取行动和措施管控、终止及消除塑料污染,也希望可降解材料这个日益被关注和重视的新领域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

张健秋_meitu_2.jpg

  中国化工报社总编辑兼副社长张健秋:在变革中创新 在融合中发展

  3年前,中国化工报社推出了“促进产业+金融行动计划”,旨在推动化工行业的产融结合,有效对接资本市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计划”一经推出,迅速得到产业界、金融界的积极响应。中国化工报社也积极推进“产业+金融”宣传服务平台建设,旗下核心期刊《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全面转型产业金融期刊,以“化工号”统领的旗下相关新媒体正在推进产业金融频道建设。

  从我国新材料发展方向上看,生物降解材料不仅是国家战略的重点,也是目前最热、最具绿色概念的材料之一。本届峰会邀请相关领域有重要影响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投资人等,围绕“洞见变革、拥抱创新”这一主题,共同聚焦可降解材料产业发展方向和热点领域,一起洞见最前沿的行业风向,探寻未来行业发展脉络,发掘投资机会。同时通过理念创新、服务创新,努力实现产业界与金融界的有机耦合,助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曹秀明.jpg

  宿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曹秀明:各方携手开启可降解材料产业发展新篇章

  国家和地方的禁塑政策,让相关材料产业(含基材)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新任务。希望宿迁相关企业深入研究政策,引领开发先进的技术,确保可降解材料生产企业的技术来源,确保市场对可降解材料的需求;希望我们各地政府、园区管委会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争取和出台一些政策,支持企业顺利的转型升级,使国家政策能在我市得到有效落实;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多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高企业政策执行的科学性、精准性、可持续性;希望媒体朋友们加大可降解材料使用以及对生态环境建设重要性的宣传,宣传好有关政策、生产技术和目前企业的转型情况,引导社会使用和推广材料产品,支持企业的发展;希望金融界的朋友能够选择一些企业进行投资,让企业转型发展壮大更顺利。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开启可降解材料产业的发展新篇章。

朱晓芹_副本_meitu_4.jpg

  江苏鸿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晓芹:全力开拓绿色产业产品转型升级

  禁塑限塑势在必行。这个过程可能会有一些的不适应,但为了给我们后代留下一个绿水青山,大家应该一起行动起来了。

  面对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新版禁塑令在我国已经开始发布推行。鸿禾生物科技公司积极融入生物可降解产业的发展,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担当环保责任,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全力开拓绿色产业产品转型升级,致力研发推行环保材料。目前我公司已成功收购江苏允友成生物环保材料有限公司,在宿迁正在全速推动聚乳酸生产线。该项目总投资11亿元,用地250亩,分期建设。一期启动年产1万吨高光纯聚乳酸生产线和年产4万吨改性聚乳酸生产线;二期拟扩大合成聚乳酸年生产规模至3万吨,新建一次性餐具、吸管、快递袋、购物袋及高端的老人儿童用品等下游制品项目。未来公司将主要专注于生物基全降解聚乳酸技术的提升与应用研究,将企业打造成一个集研发、生产、销售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蹇锡高_副本.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蹇锡高:加快研发生物基高分子材料步伐

  我国已经是高分子材料大国,其产量和用量均居世界第一,特别是通用高分子材料基本全部国产化,部分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甚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我国还不是高分子材料强国。在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和功能高分子材料领域,无论品种、产量和质量均存在较大差距。

  现有的生物基化合物种类匮乏,难以满足工程塑料高性能化和功能化的需求。生物基通用高分子材料目前研究较为广泛,部分具有可降解的特点;生物基高性能工程塑料目前研究相对较少,一般不具有可降解特点。未来,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发展重点和方向建议为: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特种功能性高分子材料;通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功能化;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可回收循环利用的高分子材料。

薛亮.jpg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副处长薛亮: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石化行业发展

  石油化工产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支撑,但能源危机和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对石油化工产业提出新的要求,那就是既要发展也要绿色环保。近年来,人民银行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石油和化工等相关行业绿色发展。

  “十三五”时期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绿色金融体系,绿色金融在支持绿色发展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在“十四五”时期将进一步针对绿色金融发展做出更加系统性的制度安排,继续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立针对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业绩评价体系,丰富绿色金融支持政策工具箱,协调出台、重点支持绿色投融资的激励措施;深化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支持市场主体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工具和业务模式,切实提升其绿色金融业务绩效;强化现代数字化手段的运用,发展数字绿色金融。

甄光明_副本.jpg

  华盛绿色工业基金会(工信部)生物塑料首席科学家 、世界生态组织中国代表处首席科学家甄光明:6R并举解决塑料污染问题

  减少塑料污染过去提3个R:Reduce(减量),通过收取碳税等额外费用等限制和减少排放污染;Reuse(回用),多次重复使用同一产物;Recycle(回收)回收再加工,例如收集PET瓶,制成纤维产品。

  而现在解决塑料污染还需要提另外3个生物塑料为主的R。

  第4个R:Replacement(替代)不得不使用塑料时,以生物塑料替代,以减碳或减废。生物基材料以来自植物为原料(非化石),所生产的聚合物可减少碳足迹和全球暖化。生物降解塑料不管来源(植物或化石来源)均可迅速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回到大自然,不造成污染毒害。第5个R:Research(研发)研发聚合技术,共混配方,改进性能,降低成本,解决污染。第6个R:Regulation(法规),以政府限塑法规,管制塑料污染,开发生物塑料市场。有了明确的禁塑令政策,生物塑料行业就会大幅兴起。

  海南禁塑令就非常好,提供了正面列表和负面列表。作为全国各地的示范,一起推动环保大业,维护青山绿水!

刘丛丛.jpg

  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副秘书长刘丛丛:全面认知可降解塑料

  塑料造成污染,大家都在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决塑料污染的方案,可降解塑料是其中的一条方案,但并不是说可降解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可降解”应该是需要有明确定义的,包括降解条件、降解机理以及降解程度和时间。笼统地说“可降解”是不科学的,也起不到解决塑料污染的作用。因此,对“可降解”塑料的推广使用应该谨慎,要在科学评估以确保其能真正实现环保优势的前提下使用。当测试认证过的“可降解”塑料进入到与测试条件不同的环境中时,这些塑料和普通塑料一样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在塑料生产的时候要加入可回收性的设计,从生产端就要为回收处置做一些工作,来考虑到末端的回收和处置。针对一些难回收物,可以建立一些配套的回收体系,开发回收再生的技术,包括强制使用再生材料。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一个技术和政策,促进解决塑料污染的方案能够真正的实施。

任杰_副本_meitu_3.jpg

  同济大学材料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任杰:生物质可降解材料的春天来临

  生物降解材料是指一定自然条件下可以被微生物分解的材料。其中,聚乳酸(PLA)是可完全生物降解生物基新材料的代表,是目前性价比最好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其性能可替代传统塑料与化纤, 是应用领域最广阔、市场容量巨大、产业化和应用技术成熟度最高、成本最低的生物基降解材料,市场认知度最高。

  PLA的应用领域广泛,在包装、聚乳酸纤维、生物医用材料、3D打印、儿童玩具等领域都有应用。PLA全球目前年产能在30万吨以下,PBAT全球目前年产能50万吨以下,市场缺口很大,生物降解材料严重供不应求。2019年,我国一次性塑料的用量为410万~460万吨,其中购物袋100万~150万吨,一次性餐饮具150万吨,农用地膜160万吨。一次性塑料的限制与禁止使用,使供给端的PLA、PBAT等生物可降解塑料需求急增,生物质可降解材料的春天来临。

叶新建.jpg

  吉林中粮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董事兼首席技术官叶新建:开拓聚乳酸纤维高价值创新应用

  聚乳酸纤维是唯一可工业化生产的合成生物纤维,在与涤纶相同的很多产品中都开始应用。但还有很多领域有待我们去开发,还有很多机理需要我们去研究探讨。

  聚乳酸纤维产品主要有无纺布、卫生用品、床上用品、服装、玩具等。聚乳酸纤维兼具透气性和保温性,聚乳酸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透过率高,导热系数低,尤其是聚乳酸纤维环保性能好,在自然界中会很快的被消纳。但我从来不希望用聚乳酸去做一次性的产品。农作物忙活了一年,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再经过半年的制造,变成餐盒杯子到了我们手里,仅使用一个小时甚至几分钟几秒钟就扔掉了,实在是对材料和资源的浪费。

屈一新.jpg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屈一新:PBAT可降解塑料大有可为

  PBAT是基于化石燃料合成出来的高分子化合物,是一种环保性能优异、用途广泛的热塑性生物降解塑料。其具有很高的断裂延伸性和很强的韧性,可应用于包装材料、卫生用品和生物医药领域等。PBAT切粒可以采用注塑、挤塑、吹塑等多种形式进行加工,广泛用于片材、地膜、包装及发泡材料的生产。

  目前我国每年降解塑料消费量在55万吨左右,预计到2025年我国可降解塑料需求量可达225万吨,到2030年总需求量超过400万吨,市场规模可达800亿元。由此可知,我国对可降解塑料需求巨大。尤其是随着“限塑令”的推出和绿色消费市场的扩大,生物可降解塑料呈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而在众多的生物可降解塑料中,PBAT作为代表性产品,其技术已经成熟,经济效益好,成为可降解塑料中的大宗品和投资热点,有望催生降解塑料市场快速复苏,为我国治理“白色污染”开辟新途径。

赵聪.jpg

  万华化学战略发展部降解材料负责人赵聪:让生物降解材料飞入寻常百姓家

  万华作为全球性化工新材料公司,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针对塑料使用过程造成的白色污染问题,布局了生物降解材料业务。目前,年产6万吨生物降解聚酯(PBS,PBAT)装置已经开始建设,预计2021年投产。同时正在加紧攻关聚乳酸核心技术,争取早日实现产业化。

  除了树脂原料外,万华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做了相应的生物降解材料包装解决方案开发,让下游的制品企业用起来,保证降解材料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从整个生物降解材料产业链来看,主要分为4个部分,首先就是树脂,然后是改性,再就是制品,最后到消费环节。我们应用开发主要针对外卖、快递、商超、农业以及创新应用等领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外卖方面包括打包袋、吸管、耐温餐盒、耐温透明餐盒等;商超方面包括购物袋、生鲜盒、一次性纸杯及珍珠棉缓冲材料等;快递行业主要包括快递袋、缓冲气泡膜、缓冲颗粒等;同时根据用户企业的需求,联合完成在降解牙刷、电子防尘膜、收缩膜等创新领域的应用开发。希望生物可降解材料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人类,让我们的环境更加美好!

王萍丽_副本_meitu_2.jpg

  中科院理化所博士王萍丽:降解塑料替代是塑料污染减量的重要途径

  降解塑料能利用环境作用降解为环境无污染的小分子(CO₂/H₂O)。降解塑料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淀粉等天然材料利用、淀粉/聚烯烃降解材料、全生物降解塑料、全自然域降解塑料。全生物降解材料主要是上世纪70年代聚羟基脂肪酸酯(PHA)、80年代聚乳酸(PLA)、90年代脂肪族二元醇酸系列聚酯(PBS/PBAT)。

  降解塑料到近年发展到全自然域降解,它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我们现在说的PBS、PBAT、PLA等,是指在大量微生物作用下的降解,而塑料垃圾或者变成了微塑料以后会进入海洋,陆地上可以生物降解的材料,在海水里并不一定能够降解,土壤环境跟海洋环境有很大差别,主要是微生物数量和温度。我们科研团队这两年一直在做海水降解材料的研究,探索从最根本的化学结构设计入手,开发全自然域降解,已经在天津渤海和南海进行跟踪实验。

李夏君.jpg

  中化高新产业基金副总经理李夏君:科学至上,扶持产业创新转型升级

  中化高新产业基金的定位是一个完全市场化运作,围绕中化集团的产业链进行投资布局的央企产业基金。中化高新系列基金以“科学至上”为理念,聚焦中化主业进行投资布局,专注化工转型升级、新材料、环保技术、工业互联网等方向,助力科研成果产业转化,将技术先进性、创新性和成长性作为投资评价的首要标准,集中资源发展科技型、创新型业务。

  从投资的角度讲,创新主要落在三个方向:首先是传统业务转型升级,着力解决主营业务产业链下游的应用来进行延伸;然后是对国外一些卡脖子技术的国产替代领域进行布局,如集成电路材料、高性能轻量化材料等;再有就是对一些大趋势政策上的产业升级领域进行布局,如可降解材料、新能源材料等。

  中化资本作为行业投资的国家队,未来会持续扶持产业创新转型升级,通过持续的设立产业基金,促进产业发展,并将进一步大力支持中化高新系列基金做强做大,打造成为国内化工领域知名资本运作平台。

兰宇轩.jpg

  北京微构工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兰宇轩:下一代生物技术提升PHA市场竞争力

  PHA(聚羟基脂肪酸酯)是微生物生产的一种可降解塑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和动物可食用性以及性能可调的特点。PHA在水中、土壤中和二者兼具的环境中,甚至在厌氧条件下,都可生物降解。PHA应用领域广泛,可用于包装袋、农膜、一次性餐具、纺丝、医用材料、饲料添加剂等。

  PHA与PLA、PBAT、PBS、PPC和淀粉等其他性能优良的生物可降解材料互补。PHA和PBAT共混做地膜可通过PHA比例调节降解速度,PHA和PLA共混会互相促进提升材料性能。由于现有的生物制造技术无法使PHA制造成本降低到与石油基材料能竞争的水平,因此我们发展了下一代生物制造技术,为解决塑料污染问题和化学品绿色低成本生物制造提供高效解决方案。

  下一代生物制造技术利用嗜盐菌为底盘细胞,并通过合成生物学手段进一步提升其性能,解决了PHA发酵生产中的高耗能、易染菌、过程复杂、产物难提取、生产成本高等难题,实现了PHA工业发酵的无灭菌、连续化、可联产,使发酵产品成本降低30%以上。随着PHA成本持续下降和PLA、PBAT、PBS、PPC和淀粉基材料的大力发展,PHA产业必然将被带动,得到更快的发展。

1608123992684031632.jpg

  湖南聚仁化工降解材料项目负责人陶志豪:聚己内酯商业化应用前景广

  聚己内酯(PCL)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机高聚物相容性,以及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可用作细胞生长支持材料,可与多种常规塑料互相兼容,自然环境下6~12个月即可完全降解。

  共混改性,使用PCL可改善PBAT、PBAT/PLA的耐低温性、热封性、相容性,增强薄膜挺度。共聚改性,己内酯单体和丙交酯单体都可通过开环聚合得到高分子聚合物,将两种单体通过调节原料配比和合成工艺可以合成不同嵌段比例、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P(CL-LA)共聚物。可将PLA高强度和PCL韧性优良的特点相结合,根据不同领域的要求,制备韧性要求不同、耐温要求不同的共聚物产品。产品可应用在农用地膜、透明包装、真空吸塑膜等领域。聚仁化工愿意与有共同兴趣的伙伴一起,开发聚己内酯,为消除塑料污染贡献力量。

巅峰论坛.jpg

巅峰对话论坛现场

  川流投资创始合伙人时雪松:企业应通过创新解决产业瓶颈问题

  资本市场今年对可降解塑料非常追捧,A股的可降解指数也涨得非常好,涉及可降解材料的上市公司表现都非常出色。

  川流投资覆盖多个新材料领域,重点关注应用领域内的化学科技与新材料创新企业的投资机会。可降解材料产业和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非常看重的一个方向,塑料的可持续发展涉及到塑料的循环利用和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发展。目前有规模的降解材料主要有PLA、PBS和PBAT,其他产品受到成本和产品性能的限制,并没有大量出现在市场上。单一可降解材料都有一些缺陷,多种材料共混和共挤等加工工艺和适合不同应用领域产品的开发比较重要。但目前这个行业还是一个婴儿初生阶段,成长空间还很大,在这过程中,资本通常会看重企业的创新性。一是可降解材料本身的技术壁垒,如果这种技术很快被市场复制,那么作为投资人就会很有压力;二是企业的持续创新性,如果能持续创新,不断技术进步,企业有望持续发展。所以希望企业更多的通过技术创新去解决一些产业瓶颈问题。

  联泓战略投资部执行董事朱军成:筑双循环新格局科技创新是关键

  展望“十四五”,基于双循环和高质量发展,我们主要聚焦以下几个方向的投资机遇:一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我国化工新材料大而不强,部分高端聚烯烃、特种化工精细材料等自给率偏低,突破“卡脖子”、增强竞争力将是未来发展趋势。二是消费升级。这体现在愈发关注绿色、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对于衣食住行的品牌、个性化、舒适度要求进一步提升;科技进步带来的消费体验升级等。三是5G产业链。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战略新兴产业潜力巨大,从中上游的设备、芯片半导体到下游的人工智能、光通信、万物互联等将迎来最佳风口。四是芯片及其价值链。从中美贸易摩擦我们看到,中国在全球产业链高端及关键环节的差距,以及相关电子化学材料国产替代进程将加快。五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通过新能源汽车,将带动产业链的整车、动力电池、关键零部件等在内的全产业链发展。联泓将持续关注以上几方面的新材料和传统材料的新机遇。

  内蒙古浦景聚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维捷:PGA产业化为限塑禁塑提供有力支撑

  聚乙醇酸(PGA)是全生物降解材料,其具有优秀的机械强度,优异的阻隔性,高生物相容性。在家庭堆肥环境下,PGA在200天内降解率已经超过90%,可满足家庭堆肥要求,而PLA在同等条件下的降解率仅为8%左右。

  当前,生物降解材料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前景广阔。PGA材料性能优良,可以解决现有生物降解材料性能不足的问题,扩大生物降解材料应用领域;PGA材料的海洋降解特性,可以有效解决海岛/海洋环境应用中产生的塑料垃圾污染问题。PGA技术的产业化将为国家推行限塑、禁塑政策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利国利民。

  但是生物降解从整个产业链来看,国内是不齐全的,上游原料产能短缺,类型单一,应用领域狭窄。因此,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希望投资者将关注点聚到整个产业链,包括上游的基础性原材料研发及生产、下游加工及设备这些投资方向。而不是将投资都聚集到某一方向,造成投资过剩。

  中启资本合伙人乜君兴:新材料产业将迎黄金发展期

  新材料是一个比较辛苦的行业,成长周期长,投资回报慢。所以,在过去经济快速增长的时候,资本和企业都将目光聚集在赚快钱的行业。虽然新材料领域有这么多的“卡脖子”的问题,但是投入却严重不足。不过在未来,我们认为新材料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赚快钱的机会少了,低端产品和产业都饱和过剩,过去粗放的增长模式也面临瓶颈,这将倒逼企业和资本更多的投入到新材料研究中去,认认真真做技术开发,适应赚“慢钱”,打牢产业基础。

downLoad-20201222105109.jpg

项目路演与投融资对接会

  

  图片:张育拍摄

关键字:可降解材料
相关推荐

BDO一体化助乌海点“石”成金——《中国化工报》专访乌海市副市长高博

  1,4-丁二醇(BDO)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和精细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氨纶、可降解材料、锂电池溶剂等多种产品,是世界上需求增长最快的化工产品之一。而乌海市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焦化工和氯碱化工生产加...

2023-10-18     中国化工报

乌海建设世界最大BDO一体化基地 预计2027年基地产值超1000亿元

​  10月10日,第二届BDO及可降解材料产业发展大会在乌海举办。会上传出的消息表明,乌海2025年将建成国内首家1,4-丁二醇(BDO)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到2027年将建成全球最大BDO一体化生产...

2023-10-16     中国化工报

全国最大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正式落地

7月31日从甘肃省发展改革委获悉,由陕煤集团甘肃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甘肃投资公司)申报的“玉门新能源可降解材料碳中和产业园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获批,标志着全国最大、陕煤集团甘肃投资公司首个源网荷储...

2023-08-01     中化新网

将降解“酵母”植入传统塑料 厌氧降解技术有望“根治”白色污染

7月6-7日,《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可降解材料调研组走进格域新材料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厌氧降解技术已实现卫生用品类可降解聚丙烯(PP)无纺布小规模量产,有望“根治”白色污染。....

2023-07-31     中化新网

盛虹可降解材料、中韩科锐EAA项目同日开工

从连云港政府网获悉,6月17日上午,在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精细化工区,盛虹可降解材料、中韩科锐EAA包装领域新材料两个产业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投资额合计81.4亿元。盛虹可降解材料(一期)项目总投资约6....

2023-06-19     中化新网

增进产业链协同 高质量发展可期——首届BDO产业链及下游衍生物发展论坛专家观点荟萃

  在“双碳”“禁限塑”大背景下,可降解材料、新能源电池等领域需求强劲,带动基础原料1,4-丁二醇(BDO)成为投资热点,BDO规划产能大幅扩张。在目前BDO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其产能是否已经过剩?该...

2023-04-06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