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温高压油气藏勘探开发提供中国方案
中化新网讯 2月26日,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宣布,由我国自主研发的235℃、175兆帕超高温满贯测井系统(ESCOOL)在渤海钻井作业中创造了5572米井深和193℃井温的作业纪录。其成像质量达到国际主流设备水平,标志着我国超高温满贯测井技术正式跻身国际先进行列,为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据介绍,测井有“石油勘探开发的眼睛”的美誉,通过电缆将精密仪器下放到几千米的井下,利用声、电、放射性、核磁等高精尖技术,探测神秘的地下世界,并将地层的各项参数通过电缆实时传输至地面,以达到发现油气藏、评价油气储量的目的。
“ESCOOL系统是中海油服自主研发的超高温高压高速‘三高’网络化测井系统,融合了电缆高速数据传输和井下总线高速通讯技术,最高可实现1Mbps的数据传输,能在复杂恶劣地质环境下准确获取地层各项参数,实时将数据上传到地面,让油藏‘无所遁形’。”中海油服油田技术事业部电缆测井项目负责人黄琳告诉记者,如果说常温测井仪器是石油勘探开发的眼睛,那么高温测井仪器就是在极端环境中依然能探清油气藏的“火眼金睛”。
据黄琳介绍,该系统在实现常规作业的基础上,提升了大数据量仪器的测井速度,缩短了作业时间,成为高端电缆测井服务市场的必需技术。
为了应对油气勘探开发逐渐向深层高温高压进军所带来的挑战,2013年,中海油服启动了高温测井系列仪器研制首期科研项目,解决了现场急需的高温高压测井作业需求。2016年,他们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技术指标为耐温205℃、耐压140兆帕的ESCOOL高温高压满贯测井装备,于2018年9月在青海干热岩地质井(189℃)完成了首次作业,自此拉开了ESCOOL系统推广应用的帷幕。与此同时,该系统在软件方面持续加大信息化技术应用力度,开发了记录测井作业全过程的“黑匣子”监控系统和井下作业粘卡预警系统,并可以将所有数据通过卫星网络实时传输到作业支持中心,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和成功率。
截至目前,ESCOOL系统已在国内成功完成35井次作业,逐渐形成了品牌效应,为高温高压油气藏勘探开发提供了中国测井技术解决方案。据预测,未来5年,国内每年基于ESCOOL系统的作业量可达30井次,对我国油气增储上产具有重要作用。
液氦到超流氦温区大型低温制冷装备是航空航天、氢能源、氦资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战略领域不可或缺的核心基础。中科院理化所依靠几十年低温技术的深厚积累,在中科院院士洪朝生、周远指导下,通过一代代低...
当前,汽柴油生产供应占全国30%的山东省地方炼化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应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禀赋,制定量体裁衣式的“一厂一策”转型升级方案,走差异化、特色化和高端化的发展路线。这是4月15日在中国石油和...
近日,由燕山石化承担的《反应器合成聚丙烯弹性体的基础研究》《定岛型超纤用低密度聚乙烯(LDPE)专用料的开发》通过了中石化集团科技部组织的技术鉴定。专家组认为,这两项技术具有创新性,均达到国内先进...
近日,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何爱晓总师项目团队开发的特种聚碳酸酯硅油国产化试验完成中试验证。这是银光集团加快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取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