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8月16日,中国石化上海石化公司首套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实现中交,项目设备安装全部完成,为下阶段试生产迈出关键一步。上海石化是国内第一家、全球第四家掌握大丝束碳纤维生产技术的企业,此次中交的一阶段工程实现全部设备国产化。
上海石化党委书记万涛在中交仪式上表示,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提高原丝及碳纤维的单线产能,有力降低碳纤维生产成本,改善我国大丝束碳纤维全部依赖进口、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推动国产碳纤维产业高质量发展。
图1:上海石化大丝束碳纤维项目卷绕设备
在碳纤维行业内,通常将每束碳纤维根数大于4.8万根(简称48k)的称为大丝束碳纤维。目前,国内每束碳纤维基本处于1000根至1.2万根之间,为小丝束碳纤维。48k大丝束最大的优势是在相同的生产条件下,可大幅度提高碳纤维单线产能和质量性能,并实现生产低成本化,从而打破碳纤维高昂价格带来的应用局限。
图2:上海石化大丝束碳纤维项目立体仓库
上海石化联合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上海工程公司、北京化工大学、复旦大学等1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走出了一条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之路,于2018年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试制出48k大丝束碳纤维,并贯通工艺全流程。其研发试产的大丝束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新型纤维材料,力学性能优异,密度不到钢的1/4,强度却是钢的7~9倍,且耐腐蚀,可广泛应用于飞机部件、轨道交通原材料、车身制造等。
碳纤维工业化生产技术壁垒极高,迄今为止只有日本、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拥有并掌握。目前,中国石化碳纤维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共获得相关专利274项,授权165项,排名国内第一、全球第三。
图3:上海石化12k碳纤维
据悉,自项目建设启动以来,中国石化下属各企业协同配合,通力合作,合力打造“优质工程、安全工程、绿色工程、阳光工程”。特别是在上海疫情暴发和持续高温天气等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面前,上海石化公司、上海工程公司、十建公司、宁波工程公司等参建企业把疫情防控、安全施工、安全管理放在首要位置,不断夯实项目建设安全基础、强化直接作业环节管理,合力筑牢项目建设的安全生产防线,确保项目高质高效完成。
(企业供图)
阳春三月,伴随着气温逐渐回暖,榆林恒神新材料有限公司2万吨/年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火热的忙碌景象。该公司锚定6月15日工程中交的目标,抢抓施工黄金期掀起了工程安装阶段大干90天的建设热潮。
近日,深圳市沃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沃特股份)发布WouperPPA(聚邻苯二甲酰胺)及其碳纤维增强方案:PA6T(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XT+碳纤维,实现了耐高温、低密度、超高弯曲强度...
日前,从吉林石化传出好消息,继2023年末成功开发出高强中模型大丝束碳纤维新产品后,经过科研人员一年多的不懈努力,产品优良品率超过90%,标志着质量稳定性攻关取得重大突破。高强中模型大丝束碳纤维作为....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近年来,山西正以一场“硬核跃迁”挺进国家创新版图主战场,而其中高性能碳纤维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
陕西首个万吨级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建设正加紧推进,目前全面转入设备安装阶段。这是记者上周从榆林恒神新材料有限公司2万吨/年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建设现场了解到的。作为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榆林恒神...
日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在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山西煤化所”)组织召开“煤基重质产物制备通用级沥青碳纤维长丝技术”科技成果评价会,该技术由山西煤化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