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如何完善调控机制及损失阻控机制,有效解决氮素面源污染问题?在3月15日—16日河南新乡召开的“北方集约化农区氮素面源污染发生过程与调控机制”2024年度总结会上,行业专家、重点高校课题组及企业代表围绕北方集约化农区氮素面源污染这一关键问题,集思广益,建言献策。专家们纷纷表示,要强化责任担当,协同攻坚,创新突破,加速成果落地,确保项目高质量完成,向国家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北方集约化农区氮素面源污染发生过程与调控机制”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省联动项目。据该项目负责人、河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介晓磊介绍,该项目自2021年启动以来,河南农业大学组织5个课题组克服了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围绕北方集约化农区氮素面源污染问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在产品研发、机理模型、技术集成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有效减少了氮素流失和面源污染发生,对河南省乃至黄淮海地区在生产中如何进行氮素面源污染源头防控,以及在施肥和作物生长过程中加强氮素面源污染控制方面有了重要进展。
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兴旭表示,该公司参与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省联动项目,并主持了“基于氮高效氮长效的农业面源污染源头减控与技术”课题。课题组成员经过四年的辛勤努力和深入研究,在氮高效氮长效的机理、技术、产品、模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小麦种植上,在增产和提质前提下完成双40%的减排目标;玉米种植上氨挥发减排40%的任务基本完成,为面源污染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直面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研究聚焦度不够、创新性提炼不足以及课题协同性有待加强等问题,需要加大力度,尽快改进,实现预期目标。”介晓磊说。
“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是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问题。”在谈到下一步如何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时,介晓磊说,要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落实项目的各项任务,强化成果凝练与创新突破,规范管理,确保项目高质量收官,为解决北方集约化农区氮素面源污染问题贡献智慧和力量。尤其是要协调攻坚,推动项目成果的转化应用,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北方集约化农区面源污染防控方案”。
“作为项目参与单位,心连心要继续发挥在化肥研发和生产方面的优势,与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共同探索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新模式,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助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共同为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刘兴旭说。
北方集约化农区肥料、畜禽粪便、作物秸秆等氮素来源大、类型多、面广、非生产流失严重导致面源污染问题,在此背景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省联动项目“北方集约化农区氮素面源污染发生过程与防控机制”应运而生,旨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实现作物高产优质,保证大气、土壤及各类水体环境的健康。
本次总结会由河南农业大学主办,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佳宝、中国农业科学院白由路研究员等多位专家为各子课题做现场点评与指导。
据悉,“北方集约化农区氮素面源污染发生过程与防控机制”项目河南农业大学做为主持单位,项目共设置5个课题,分别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河南农业大学和北京世纪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
昆明川金诺化工股份有限公司4月17日公告,拟投资19.34亿元在埃及建设磷化工项目。川金诺埃及苏伊士磷化工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建设年产80万吨硫磺制酸、30万吨工业湿法粗磷酸、15万吨52%磷酸、30万....
当前,我国化工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窗口期,叠加全球经济周期性调整与“双碳”目标约束,行业亟需构建新发展范式。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示范企业,结合产业实践提出以下建议: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破解结构...
近日,河南省鹤壁市政府办公室发布消息,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已于3月28日同意鹤壁元昊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公开转让,并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挂牌。
中国海关初步统计数据显示,1~3月中国累计出口各种大量元素肥料715.6万吨,同比增幅为44.5%;1~3月累计进口各种肥料383.2万吨,同比降幅为8%。
近日,由天津市计量监督检测科学研究院与国家管网集团研究总院联合共建的天津市碳计量中心正式揭牌,标志着天津市在碳计量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和服务创新领域迈出关键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