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湖北省的重要经济增长极,荆门高新区近年来锚定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战略,聚焦产业需求,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强化载体建设,将科技创新嵌入产业转型升级全链条,在我国地方经济发展中交出亮眼答卷。
产学研融合促产业升级
荆门高新区锚定化工、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持续深化园区内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的发展格局,积极推动共建创新平台,联合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全力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依托新技术、新装备和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区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迈进,企业市场竞争力增强。据统计,2024年,全区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27.4亿元,同比增长38.3%,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6.35%,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7个和3.83个百分点。
荆门医药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詹红菊介绍,研究院采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化管理的运营模式,为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提供科研创新服务,为亨迪药业、齐进药业、道地药材等多个医药企业定制技术解决方案,成功完成原料药工艺改进、中药配方颗粒研发等多个科研项目,助力企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产品高端化。
优化创新生态助力培育产业
荆门高新区积极布局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前沿领域,将科技创新融入新兴产业培育全链条,驱动一批创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湖北金泉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正全天候运转。作为一家专注锂电池材料研发生产与循环利用的创新型企业,金泉凭借自研技术,构建起N-甲基吡咯烷酮循环利用与锂电池循环利用两大体系,在锂电池正极材料研发、锂电池循环再生利用等关键领域实现多项技术突破。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金泉办公室主任黎娟介绍,“我们每年保证投入一定的研发资金,持续强化技术创新能力。”目前,金泉已通过多项体系认证,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多项认证,成为园区内创新企业的标杆。
金泉新材料公司的快速成长,正是荆门高新区优化创新生态的缩影。近年来,荆门高新区围绕企业创新发展需求,系统出台涵盖资金扶持、人才引进、技术攻关、市场开拓等要素的政策支持体系,为企业成长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据统计,2024年,荆门高新区共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335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成功76家,总数增至219家;新增湖北省科创“新物种”瞪羚企业10家,累计达38家;绿色化工、智能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三大千亿产业的产值,同比增长10.5%、49.8%和28.2%。
精准施策引导企业创新
现在的荆门高新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为企业发展铺上“黄金赛道”。
2024年,高新区发布《科技创新惠企政策指南(2024版)》,同步开展“科技企业大走访”“规上企业研发平台大调研”“科技研发项目大核查”等活动,将省、市鼓励研发投入的政策精准送达企业,构建起政策引导创新的通路。
为破解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资金瓶颈,高新区创新搭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组织“银企对接会”,搭建融资桥梁,并推出 “科创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金融产品,对接“科技创新再贷款”政策工具。2024年,全区累计为101家企业解决融资需求19.28亿元。
荆门高新区科学技术局局长李冰介绍,高新区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核心,通过政策引导、平台赋能与金融协同,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为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荆门高新区积极探索人才柔性引进方式,强化创新支撑,通过“引派结合”柔性引才,线上线下联动服务企业需求,2024年帮助19家企业招录科研助理605名。
在跨区域创新协同领域,高新区实施“离岸创新”战略,通过专项走访摸排需求、宣讲武汉离岸创新中心政策、组织实地考察对接等举措,推动3家企业签约入驻,搭建起“研发在武汉、转化在掇刀”的创新资源链接通道,为区域协同创新注入新动能。
李冰表示,高新区科技局今年将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攻坚突破,实施创新体系提升、创新主体提质、创新产业提效、创新平台提能和创新生态提优“五大行动”,全面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至31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54.7%;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30家、省部级实验室1家;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7亿元。
乌江,白浪涛涛,流经重庆市涪陵区白涛街道。这里已嬗变为一座生机勃勃的新材料产业热土——重庆白涛工业园区(下称园区),这里不仅诞生了全球最大的己二酸生产企业和全球单体最大的差别化氨纶生产基地,更在202...
今年以来,镇江新材料产业园(下称园区)紧抓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力冲刺“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上半年园区在项目建设、经济运行、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交出亮眼的“期中答卷”。
近日,在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广东省惠来县人民法院法官化身“法治讲师”,围绕劳动用工管理、安全生产责任、合同纠纷等企业经营中的热点法律问题展开深入解读,为园区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送上专业实用的“法治大餐...
近日,宿迁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传来消息,宿迁市港口集团与上港集团达成ICT(内陆集装箱码头)2.0项目合作,将“出海口”搬到“家门口”,企业可在内陆宿迁港完成视同上海港的出口集装箱进港、进口集装箱提箱转...
近日,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2025年河南省开发区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名单”,焦作经济技术开发区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成功入围,标志着焦作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构建数字化转型服务生态的征程中迈出关键一步。
近日,杭州湾上虞经济开发区内企业浙江晶盛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浙江创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先进集成电路装备与工艺联合研发中心”“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校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