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工业废水综合治理中心
蓝天白云下,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交错纵横的管廊连接成网,持续不断地输送着园区企业生产所需的水、气、热力等资源。近日,走进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工业废水综合治理中心,一泓碧水在苍翠植被的映衬下更显清澈,这是中心的达标尾水净化工程,在这里对达标尾水做排海前的生态净化,打通污水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随着入驻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的企业不断增加,园区内产生的工业废水水量大、水质成分复杂且差异明显。为解决好企业污废水处理难题,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通过规划统筹、分步实施与要素供应等主要方式,落实“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理念,逐步建成工业废水综合治理中心——这个集第三方治理、集中处理、再生回用、高盐浓水处理于一体的大型“工业水处理综合体”。
发挥规模效应 为企业节省投资
“以前,企业会建设自己的污水处理厂,把污废水预处理后再交由我们二次处理,这样企业不仅要耗费资金建设专门用地,而且水质处理常有不达标现象,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工业废水综合治理中心副主任王其仓说。为了更好地做好园区服务,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该基地建设工业废水综合治理中心,把预处理的工作接手过来,全力当好园区的“水务管家”。
如此一来,工业废水综合治理中心就能充分发挥集中收集罐区的规模效应,节省了各化工企业分散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和土地成本。“园区内企业在建设阶段无须自建污水预处理装置,避免上下游之间污水处理工艺重复建设造成的投资浪费,达到了污废水集中处理的规模效应。”王其仓说。
“一企一罐”实现“精准治污”
站在高处俯瞰,整个工业废水综合治理中心布局分明,林立的白色调节罐储蓄着企业输送来的污废水,5条污水处理线、2条废水处理线全力运作。王其仓说,在建设每条生产线之前,他们都要先去企业取水样进行小试和中试,根据生产工艺,按照“一企一管、一企一罐、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原则,建设不同的生产线,满足基地内企业不断增长的环境服务需求。
同时,工业废水综合治理中心还把污废水处理线“合并同类项”。“高盐生产线以前是为斯尔邦石化建造的,后来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投产后,其工业污水同样符合高盐生产线的特性,这样一来,一条生产线就可以同时为多家企业服务。”工业废水综合治理中心运行管理部副部长刘洋介绍说。
再生水回用 让污水“再就业”
站在工业废水综合治理中心高处可以看到,经再生水厂处理过后的汩汩清水流入池中,这些再生水最后还要返还给企业用于生产。“园区污废水再生处理的规模化、集中化,每年减少污废水排放量2500万吨,同时减少等量的新鲜水资源消耗,改善了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水资源短缺的状况。”王其仓还算了一笔账,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工业废水综合治理中心不仅能实现70%再生水回用,还能使剩余30%的高盐浓水经深度处理后进行外排,水质远低于国家一级A标准,长期达到地表四类水标准。
绿色发展是新型工业化的生态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通过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园区化工污废水,将污废水进行资源化利用,不断提高装置设施利用率,使园区“水”要素自由流动、动态调整,实现工业废水处理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此外,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还通过“水权贷”将所拥有的取水权或水资源使用权作为质押,得到中国银行2000万元的贷款,将“沉睡”的水资源转化为金融“活水”,推动生态产品成功变现,为新质生产力持续注入“绿色基因”。
近日,宁东工业超市大宗化工品基地启用暨宁东科赢供应链公司成立仪式在宁东基地新材料园区举行。此举是宁东基地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的又一举措,标志着宁东基地在化工原材料供应链的商业运营与创新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9月12日,在辽宁鑫星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石蜡生产车间,设备轰鸣运转,蜡液原料经过多道工序变身蜡料成品,成垛码放“整装待发”。三年多来,在抚顺高新区的大力扶持和精心服务下,企业产能已提升至过去的10倍多。
为更好服务企业、服务项目,长三角泛半导体新材料产业园日前正式启用了企业会客厅,进一步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东营分局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贷款余额402.01亿元,较年初增加55.73亿元,增幅达到15.9%,不良贷款率降至0.1%,处于全市最低水平。
近年来,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打造“企业、公共区域、沿江泵站”全流程的水环境管理体系,通过“软硬兼施”严守水环境安全底线,化工园区水环境治理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水环境质量得到切实改善,长期稳定在地表四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