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6月23日,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示《零碳园区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江苏省地方标准。公示期为2025年6月23日至2025年7月22日。
据悉,《指南》被列入2024年度江苏省地方标准立项计划,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承担,联合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工程咨询中心等编制,适用于指导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开展零碳园区建设工作。
作为江苏省首个以“建设指南”形式发布的零碳园区地方标准,《指南》从能效管理、能源系统构建、基础设施升级、绿色生产、循环经济发展、运营管理、绿色低碳创新等方面明确建设要求,为零碳园区建设提供了全流程的操作路径。
在能效管理方面,《指南》要求,园区应推广节能技术、装备和产品,严格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实施存量项目节能改造,协同推进重点企业节能工作和园区用能系统整体优化,构建能源管理体系,推动园区内源网荷储深度融合,助力高能耗企业能效水平全部达到行业标杆水平。
在能源系统构建方面,《指南》要求,园区应积极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加大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探索绿色供冷供热新途径,持续推进电能替代,鼓励绿电绿证交易,打造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消纳示范区。
在清洁生产方面,《指南》要求,园区应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推广产业绿色招商,推动园区及园区内企业开展国家级、省级绿色制造体系创建,加快绿色工艺改造升级和“智改数转网联”运用。
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指南》要求,园区应优化园区功能布局和企业空间分布,推动园区项目间、企业间、产业间物料闭路循环,加强资源深度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推广集中供气供热供水,充分利用余能,促进各类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和集成优化。
在基础设施升级方面,《指南》要求,园区应推动园区建筑、交通、数据、环境、生态等基础设施绿色化升级。
在运营管理方面,《指南》要求加强低碳组织管理,搭建能碳管理平台。
在绿色低碳创新方面,《指南》要求,园区宜依托新型电力系统开展电碳因子研究,积极探索氢能开发应用,因地制宜发展风光储氢项目,推广终端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在园区内的应用。适用时,园区宜运用负碳技术实现碳排放清除。
《指南》将建设指标分为三类,一类指标为必须达到的关键指标(如碳排放强度、能源效率等),二类指标为重要参考性指标(如绿色建筑比例、资源循环利用率),三类指标为激励性指标(如碳抵消量、技术创新应用),以此明确零碳园区建设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改革举措、重大项目以及工作进度安排,分阶段开展建设。
日前,坐落于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的荆门石化年产60万吨环烷基特种油高压加氢项目大件设备首吊到位,标志着荆门石化“油转特”项目进入新阶段。该项目不仅是荆门石化产业优化升级的缩影,更是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推动...
近日,利华益利津炼化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ASA特种工程树脂项目首批产品成功下线。该项目的成功落地,是利津经济开发区以“链式思维”驱动产业升级的缩影。
6月30日,潜江高新区依托“高新·星光课堂”平台,组织机关干部开展重点产业链招商专题培训。本期培训聚焦石油化工产业链,系统学习产业链招商理论与实践路径,为精准招商夯实基础。
近日,吉林省加快制造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省内全部化工园区认定情况。目前,吉林省有15家化工园区通过认定,6家化工园区通过新建认定,1家化工园区有条件通过认定正在整改。
6月26日,北瑞药业(福建)有限公司新型医药原料药及针剂项目在泉港石化工业园区正式开工,这是继中国台湾国乔石化丙烷脱氢及聚丙烯项目投产后,台资企业登陆泉港的又一重大投资成果,标志着两岸医药产业合作迈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