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日前,全球首套海上3兆瓦级高温烟气余热回收有机朗肯循环(ORC)发电装置在文昌19-1油田完成96小时满负荷运行测试,装置累计发电量100万千瓦时,标志着海上油气田在电站烟气余热回收利用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成功将废弃的烟气热能转化为清洁电能,实现“余热驱动+清洁供能”的低碳运行新模式。
据悉,此前海上高温余热ORC发电技术在国内外尚无应用先例。中国海油从源头创新,与中国船舶联合打造自主可控装备体系,实现全球首套装置国产化。装置创新采用有机工质闭式循环技术,利用电站产生的高温废热烟气作为热源,低沸点的有机工质吸收热量后产生高压蒸汽进入透平膨胀做功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从透平膨胀机排出的低压蒸汽经冷却凝结成液态工质,借助工质泵完成系统循环。装置通过“取热、发电、冷却”三大关键环节实现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电能的转换,开创了海上平台多能融合的新模式。
在装置调试期间,项目团队攻克了多项工程化难题,科学解决系统抽真空、工质安全充装、多系统协同匹配控制、并网稳定性控制等挑战,形成了复杂工况下装置开机的控制策略和应对方案,实现装置实时优化与精准动态控制,顺利完成各项调试。装置预计年发电量超2400万千瓦时,相当于1万户家庭全年用电量,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8万吨,等同于植树造林约450万棵,经济与生态效益显著。
此外,项目首次在海上平台实现电站高温烟气余热回收、ORC余热发电、溴化锂空调余热制冷“冷热电”协同创新应用,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绿色低碳开发方案,推动海上关键装备自主国产化研制,助力高质量实现“双碳”目标。
6月19日,中船集团七一一所与上港集团能源公司、上港集团物流有限公司合作对一艘14000TEU大型集装箱船成功完成船对船液态二氧化碳(LCO2)接卸回收工作,标志着全球首次船对船LCO2接卸作业完成,...
今年以来,河南油田物资供销中心通过“全天候响应+精准化调度+应急化保障”三位一体工作模式,构建起高效物资保障体系。今年前5个月,该中心完成采购入库物资2.31亿元、供应物资2.33亿元。
近日,大庆油田工程建设公司南五110千伏变电站分散式风电工程首批三台混塔式风机混凝土段阶段性吊装任务圆满完工,其中最新引进的1250吨履带式起重机首次亮相施工现场。
日前,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120万吨/年乙烯装置裂解气压缩机汽轮机完成GII跳闸试验,标志着该项目首台大型关键机组单机试车取得成功,为下一步乙烯装置联动试车与项目投料开工奠定基础。
“油井黄20斜-8井换上减磨接箍后,检泵周期从11个月延长到了约19个月。”6月10日,江汉油田江汉采油厂技术监督站作业技术室主任王应加看着新鲜出炉的生产数据难掩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