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2024年,我国氢能制取、储运、利用全链条关键技术逐步取得突破,可再生氢制取—储运—利用全流程产业链已有良好示范。我国氢能产业正从试点探索逐步进入有序破局的新阶段。”记者在4月28日国家能源局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国家能源局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氢能全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位。截至2024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累计建成产能超25万吨/年,我国占比超50%。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徐继林表示,目前,全国各地累计发布氢能专项政策超560项,因地制宜推进地方氢能产业发展,其中三北地区传统产业基础和能源资源禀赋较好,为氢能项目落地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2024年,全国氢气产量超3650万吨,三北地区占比超50%,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等地区氢气产量均排名靠前。截至2024年底,全国各地累计规划建设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超600个,其中,已建在建项目超150个,已建成产能约12.5万吨/年,主要分布在西北和华北地区,合计占全国已建成产能近90%。
徐继林进一步指出,2024年,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产业规模化、商业化为目标,我国氢能制取、储运、利用全链条关键技术逐步取得突破。新疆库车、宁夏宁东一批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建成运营,贯通可再生氢制取—储运—利用全流程,发挥了较好的示范作用。多类型燃料电池发电和热电联供项目投建运营,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完成燃烧器掺烧30%氢气试验,兆瓦级纯氢燃气轮机完成整机试验验证。同时,6项氢能技术装备入选国家能源局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覆盖氢能制储输用全环节。
“但整体来看,全球氢能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徐继林指出,与传统能源和风光等新能源相比,氢能产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项目经济性仍有差距。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规划数量快速增长,但相关技术工艺和建设运营水平较传统技术路线仍有不足,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落地实施和多元化场景探索较为缓慢。二是技术成熟度存在短板。氢能部分技术和场景离商业化推广应用还有差距,对产业突破经济性瓶颈仍有掣肘。三是标准规范需进一步完善。氢能相关标准在与配套政策协同、与产业发展同步、落地应用推广和国际化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
为此,国家能源局将通过采取加大政策供给、加快科技创新、优化项目管理、深化国际合作等方式,持续落实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要求。
截至目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高升采油厂软化水使用量由1350立方米/天提升至1700立方米/天,节约锅炉清水拉运费用148万元。这一亮眼数据的背后,是该厂清水减量替代工程持续释放的效益红利。2024年底...
在中原油田东濮老区百里油区,一座座低吟浅唱的抽油机与微风中欢快摇曳的麦浪守望相伴;在内蒙古采油厂的桑合油田,一片由中原石油人开垦的“党员林”,绵延近6600平方米;川东北的普光气田天然气净化厂四周群山...
5月20日,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指导和规范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生态环境部组织起草了《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5月16日,2025年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在四川成都召开,总结“十四五”以来工作进展,谋划“十五五”工作思路,推动落实2025年重点工作。
5月11至17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2025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和职业教育周系列主题活动。徐州职院创新打造“专业+生态”实践育人模式。
5月12日,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发布《贵州省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建设的引导性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向投资者发出呼吁,理性判断该省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建设项目需求,有效防范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