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8月12日发布消息称,该校化学系冯建东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直接可以对溶液中单分子化学反应进行成像的显微镜技术,并实现了超高时空分辨成像。该技术在化学成像和生物成像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允许看到更清晰的微观结构和细胞图像。
传统化学和生物学研究大量分子参与的反应和变化。观察、操纵和测量最为微观的单分子化学反应是科学家面临的一个长久科学挑战。针对这一挑战,冯建东研究团队致力于发展跨学科的单分子测量方法和仪器,实现多维度的溶液体系单分子物理和化学过程观测、新现象研究和应用建立。
北京时间8月11日,这项研究成果作为封面论文刊登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论文第一作者是浙江大学化学系博士生董金润和博士后卢禹先;论文通讯作者是浙江大学化学系冯建东研究员。
浙大团队的研究对象是电致化学发光反应。电致化学发光是利用电极表面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实现发光的形式。相比于传统的荧光成像技术,由于不需要光激发,电致化学发光几乎没有背景,是目前对于灵敏度有着很高要求的体外免疫诊断领域的重要手段,其在成像分析等方向也具有一定价值。目前,电致化学发光存在两个重要的科学问题,其一是微弱乃至单分子水平电致化学发光信号的测量和成像,这对于单分子检测非常重要。其二是在电致化学发光成像领域实现突破光学衍射极限的超高时空分辨率成像,即超分辨电致化学发光成像,这一点对化学和生物成像具有重要意义。
3年来,冯建东团队致力于这两大难题的研究,通过联用自制的具有皮安水平电流检出能力的电化学测量系统以及宽场超分辨光学显微镜,搭建了一套高效的电致化学发光控制、测量和成像系统。首次实现了单分子电致化学发光信号的宽场空间成像;并在此基础上成功突破了光学衍射极限,第一次实现了电致化学发光的超分辨成像。这项单分子电致化学发光显微镜技术不需要光激发即可实现单分子超分辨成像,有望影响化学测量和生物成像领域的应用。
未来,这项显微技术将作为一项研究工具为化学反应位点可视化、单分子测量、化学和生物成像等领域提供新的可能,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涂料领域,UV木器漆凭借其固化速度快、硬度高、耐磨损、环保等诸多优势,在家具、地板等木器涂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涂料的触变性作为一项关键性能,对施工性能有着重要影响。触变性良好的涂料在静止时具有...
近日,贵州磷化集团无水氟化氢装置小型化攻关工作组主导开发的“氟硅酸制取无水氟化氢(AHF)小型化、模块化成套装备开发应用项目”完成工艺包编制,部分核心关键技术设备正在推进工业化应用验证,并通过贵州省科...
近日,朔州文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165千瓦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成功下线。这是山西首台大功率长寿命氢燃料电池系统,其成功下线标志着当地氢能产业从技术研发阶段正式迈入产业化应用的新时期。
在中原油田水务分公司技术创新实验室,来自文三采出水处理站的采出水正经历神奇蝶变。经过两年多的不懈攻关,科研人员近日首次从复杂的东濮老区采出水中获得纯度99.4%的工业级碳酸锂。 “在油气成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