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条中试验证线试产成功
中化新网讯 在国际化工巨头巴斯夫首次实现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商业化规模生产后仅两个多月,我国MOF材料规模化生产技术开发也取得重大突破。2024年新年伊始,蓝廷新能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宣布建成国内首条MOF材料中试生产线,并合成出优质产品,从而完成了MOF材料从实验室克级合成向批量生产的技术跨越。
蓝廷公司执行董事兼首席技术官吴大勇博士向记者透露,该公司当前MOF材料中试验证线的年产能为10吨。公司计划通过中试生产积累必要的数据,优化年产百吨级MOF材料的产业化工艺方案,所产MOF材料将主要用于锂离子电池电极和隔膜材料产品品类创新。
MOF材料也称为多孔配位聚合物(PCPs),是由具有配位位点的金属离子或离子簇与含氧(氮)的有机配体分子以自组装的方式形成的一类超多孔材料,金属通过有机连接体相互连接形成的多孔结构是其独有结构。科学界将MOF材料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材料之一。
MOF材料具有多孔结构和超高比表面积,如果将1克MOF材料内表面展开,其面积比足球场还大。因此,MOF材料能够检测和捕获微小浓度的物质,从而可应用于药物载体制备、催化反应、气体储存与分离、膜的制备等领域。
MOF材料还可作为新型功能添加剂应用于新一代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和隔膜功能涂层中,在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快速充放电性能和安全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MOF材料可促进锂盐解离,提高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应用于锂硫电池,可以显著提高硫利用率和循环寿命,抑制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等问题。
2023年10月,化工巨头巴斯夫宣布成为全球首家实现商业化规模生产MOF材料的公司,年产量可达数百吨,同时宣称具备定制化生产能力,可根据客户需求和规格定制MOF材料并用于各种应用和多个行业。
短评
向“钱”看,更要向“前”看
2023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此次蓝廷公司实现10吨级MOF材料规模化生产,正是对这一会议精神的有力诠释。
MOF材料是一种被寄予厚望的新材料,体现了现代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完美结合。其实验室合成并不困难,相关成果也屡见报端,但工程放大却长期无法实现。因此,巴斯夫宣布首次实现MOF材料规模化生产的消息才备受业界关注。我国在这一科技前沿领域的迅速突破,意味着在MOF材料产业化方面,国内外基本同时“起跑”。而这种突破由企业完成,特别是由一家矢志创新的民营企业完成,则更加令人欣喜。
实际上,这种案例近年并不少见。就在前不久,由我国企业自主研发的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堆芯支承结构中的石墨材料正式发布,实现了该类材料国产化“从0到1”的突破。如今,行业企业在“向钱看”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向前看”,对前沿研究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正不断提升。
必须指出,如何鼓励更多的企业投身前沿创新并有效保护其创新成果,值得各方思考。否则,“卡脖子”和“价格收割”仍有为祸之虞。(若愚)
7月8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同广西北海市政府进行交流座谈,双方就北海石油化工产业总体发展形势、“十五五”时期发展规划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北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李莉,中国石化联党委书记、会长李云...
江苏油田坚持学查改一体推进,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过硬作风助力奋进新油田建设。 多维度深学细悟。学习教育活动聚焦“学到位”,坚持以上率下,依托党委会、中心组学习、专题读书....
7月8日,远景科技集团打造的全球最大152万吨绿色氢氨项目32万吨首期工程,在内蒙古赤峰建成投产。作为全球首个实现商业化运营的百万吨级绿色氢氨工程,此举标志着绿色氢氨产业迈入规模化、商业化新阶段。该...
7月8日,2025氢能专精特新创业大赛——专精特新企业技术路演赛在江苏高邮正式开赛。来自全国各地近40家氢能领域创业企业同台竞技,展示核心技术、商业模式与市场前景,经过产业专家、投资人现场评审,路演赛...
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你可能缺个好床垫!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指出,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睡眠困扰率为48.5%,年轻群体睡眠问题尤为突出,而78%的睡眠改善需求用户会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