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木薯乙醇装置成功投运
581次阅读
作者:孟朝红 李丹
来源:中国化工报
2009年05月11日
收藏
中化新网讯 记者5月8日从天津大学获悉,天津大学石油化工技术开发中心开发的可使木薯经过加工变成燃料乙醇的技术,目前已应用于中粮集团在广西北海建成的20万吨/年燃料乙醇项目中,成为国内第一个以木薯为原料的燃料乙醇项目,并于“五一”前通过了广西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
这套目前世界上单套规模最大的木薯燃料乙醇生产装置的成功运行,标志着中国已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木薯燃料乙醇成套技术,为我国生物质能源原料的“非粮”化闯出了一条新路。
据了解,这项20万吨/年木薯燃料乙醇生产示范工程是我国“十一五”期间批准的第一个以“非粮”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产品的示范工程,工程装置总投资为7.53亿元,自2008年3月至2009年初共生产燃料乙醇19.36万吨,满足了广西市场对燃料乙醇的需求。
随着世界燃料乙醇产业的快速发展,玉米等农作物的用量以及价格快速上升,粮食原料成为制约燃料乙醇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发展“非粮”原料生物乙醇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生物乙醇技术的发展趋势。根据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我国将增加“非粮”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万吨;到2020年,“非粮”燃料乙醇年利用量将达到1000万吨。
天大石化中心教授张敏华领导的科研团队,多年来开展了燃料乙醇原料多元化,关键工艺、大型装备以及过程集成与强化的研究工作。经过一系列科技攻关,科研团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木薯燃料乙醇成套技术,破解了我国以“非粮”为原料大规模生产燃料乙醇的关键技术难题。该成果已申请12项国家专利,并形成多项专有技术。该成果作为支撑大规模“非粮”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的平台技术,对于我国正在推进的薯类、木质纤维素等“非粮”燃料乙醇生产技术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粮集团是国内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商和生产商,这家传统的粮商曾在2006年10月抛出令业界震惊的百亿元新能源转型计划,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生物燃料及燃料乙醇制造商与供货商。中粮集团已计划继续采用该项技术,建设广西梧州30万吨/年木薯燃料乙醇生产装置。
链接
发展生物燃料乙醇等替代能源、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已成为我国能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按照10%的添加比例计算,我国燃料乙醇每年需求量为400万吨左右。目前,国家批准建设了吉林燃料乙醇、黑龙江华润酒精、河南天冠燃料乙醇和安徽丰原燃料酒精4家定点生产厂。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5省全境和江苏、山东、河北、湖北4省的27个地市,在2005年底之前已基本完成了车用乙醇汽油的试点推广工作。但此前我国燃料乙醇主要以玉米等陈化粮为原料,造成能源与粮食的矛盾加剧。为此,2006年起国家停止新批玉米燃料乙醇项目,并大力鼓励发展以非粮食作物为原料开发燃料乙醇,2006年末广西木薯乙醇一期工程试点经国家批准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