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上氧化石墨烯 普通纤维也能自带“返回键”   

  近日,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高超教授课题组首次发现,湿法纺丝制备的氧化石墨烯纤维在溶剂触发下,能实现精确可逆的融合与分裂。尼龙、蚕丝、不锈钢丝、玻璃纤维等传统高分子、金属和陶瓷纤维表面涂上一层氧化石墨烯后,也能够具有“组装—精确还原”的功能。这项成果5月7日刊登于《科学》杂志。

  高超说:“所谓精确可逆,就是物体的数量、尺寸、组分、结构和性能等在一次融合—分裂循环之后可以恢复到原始状态。普通材料制品一旦融合便难再复原。”课题组研究发现,氧化石墨烯自身带有特殊的性质,包括丰富的含氧官能团、超柔性、自黏接等特性。多根氧化石墨烯纤维融合后的粗纤维密度大、孔隙率少,这就使得材料的亲和力刚刚好,彼此能够融合,也能分得开。

  记者看到,课题组将13500根氧化石墨烯纤维“融合”成了一根黑柱子,使其能承受680倍的自身重量。黑柱子浸入水溶剂后,如一缕头发般散开,分离成13500条纤维。这一过程中,单个氧化石墨烯纤维的体积膨胀率达到近40倍,提供了充分的表面形变空间。

  “在溶剂中纤维变软了,就可以拿出来编织成节点融合的网。这张网保持了一定的强度,可支撑一辆玩具车。也就是说,这些纤维再融合之后依然能作为功能材料来使用。”高超说,神奇之处在于,氧化石墨烯纤维的这种特殊属性还能应用到别的材料上。

  高超表示,相比于已有的研究,课题组此次完成的氧化石墨烯基纤维精确可逆的融合—分裂过程是可控的,而且材料尺寸大,对于在可逆组装过程中固体界面的独特现象、材料的有效回收和重复利用等方面具有启发意义。(来源:科技日报)


相关推荐

国家需要什么,天大化工就干什么——记天津大学化工学科百年报国之路

在天津大学北洋园的实验室内,新能源化工创新团队成员正在做一种绿色催化剂的实验,这种催化剂成本低廉、对环境友好,为化学工业的绿色转型开辟了新的路径。百年前,侯德榜先生曾在北洋大学堂讲授《纯碱制造》等课程...

2025-07-14     中化新网

石墨烯推动叶面肥升级

石墨烯,被誉为“21世纪的黑金”,以其超大的比表面积、优异的化学可塑性和稳定性、极强的对作物营养成分的负载力,正在推动作物肥料品质与应用的效果升级。7月12日在山东泰安召开的山东农业大学(农业生物纳米...

2025-07-14     中化新网

炼化创新考卷如何答?

  6月25日至26日,第十三届亚洲炼油和化工科技大会在辽宁盘锦举行。记者在会上了解到,炼化行业正向“减油增化”“减油增特”“减油增材”三个方向转型。未来,行业将加速绿色低碳变革,通过分子炼油等技术破...

2025-07-14     中国化工报

混合芳烃转化催化剂项目完成验证

  7月3日,辽阳石化公司研究院与同济大学联合攻关的混合芳烃转化催化剂项目完成全流程工业试验验证。

2025-07-14     中国化工报

专家共议固废建材资源化利用

  近日,在南京工业大学举行的第七届固废建材资源化利用与替代燃料技术交流大会上,与会专家共同探讨固废建材资源化利用与替代燃料前沿技术。

2025-07-14     中国化工报

天大实现大尺度人类DNA精准合成组装

  7月10日,中国化工报记者从天津大学了解到,该校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学院元英进院士团队实现大尺度(兆碱基Mb)人类DNA的精准合成组装与跨物种递送,研究成果于7月10日在《自然-方法》刊发。

2025-07-14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