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苏华:东征西战三十年 七十口井写传奇

  “7口井等着搬家,没办法,人手不够!” 4月16日,中石化经纬公司西南测控公司新疆分公司生产副经理林春保瞅着任务栏上饱满的工作量,搓着双手直犯愁。

  “我去!”49岁的黄苏华主动请缨,负责SHB51CH井的搬迁安装及录井生产工作。

  黄苏华是西南测控公司新疆分公司轮台项目部的一名女录井队长。她有一股从来不服输的狠劲,无论是什么样的难事,抛到黄苏华这儿,她都能接住,是同事公认的特别能“扛事”的录井队长。

  干录井队长,黄苏华好像是和命运聊好了似的。

  1994年,在华东石油技工学校毕业后,18岁的黄苏华入职原中南石油局第四普查勘探大队地质录井公司,成为一名录井女工。

  “别人会岩屑描述,我为啥不能?”“男的能当录井队长,我也一样能当!”黄苏华开始暗暗较劲。从此她更加用心,从岩屑采集、钻具记录一步步学起,跟随地质大班写随钻剖面,了解地层岩性特征,接触地层沉积理论,不懂的地方就向同事前辈们请教。

  黄苏华对工作舍得下劲,从不惜力。捞砂、取心、描述、量钻具……一项项录井工作流程在反复实践中熟能生巧。

  经过几年的磨练,黄苏华成长为录井地质师。由于表现出色,2004年被选送到郑州地校进修。2006年,麻利干练、技术过硬的黄苏华被提拔到队长的岗位,成为公司第一位女录井队长。

  “女录井队长”这个身份对应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为了完成好工作,她拼了命地干,搬家安装、抬设备、架线、安装传感器……动作麻利干练的她一点也不逊色于男同胞。她还考取了安全资格证、起重机指挥证、井控证等6本资格证,成为现场安全管理的底气。

  黄苏华认为今天的事不能拖到明天,明后天的工作,今天要预先做好准备。她对小队现有标准、制度、流程进行归集、整合、优化,并从设备配置、人员管理、质量管理、5S管理等方面进行标准化设定,每台设备、每项工具、每个砂样台、每包岩屑的摆放,都形成标准、明确细节、落实责任,构建“定标准、建机制、抓考核”的闭环管理体系。她带的XN063录井队获得了“13连双优”的施工业绩。

  “跟苏华干活,靠谱!”同事郭江丽对黄苏华赞赏有加。

  奋战在录井一线,黄苏华的脚步先后踏上东北、湖北松滋油田、天津冀东油田。2009年她转战新疆塔河油田,在沙漠戈壁一呆就是14年。

  “把每一口井都干好”,这是她对这身红工装的承诺。30年来,她累计干出70余口标杆井,这些井就像她的一个个孩子,各有各的脾气秉性。

  2018年6月,黄苏华率队征战顺北5-8H井,这口井的脾气比较特殊,井漏、扭距异常频繁出现,黄苏华除了白天盯在现场,晚上也惦记着井上的施工情况。那些日子,不管凌晨几点,只要枕头边的手机震动一次,黄苏华就能立刻从睡眠模式切回工作状态。

  作为录井队长,井场上的黄苏华,是将,也是兵。

  2019年春节,沙漠里气温零下20℃,顺北5-8H井进入取心阶段,黄苏华和队员们提前准备好温水,为新鲜出炉的岩心清洗、搬运、整理、描述……全过程作业有条不紊、有序推进。最终收获连续取心3回次、心长16.45米、取心收获率88.73%的好成绩。

  “在井上,都忘记自己是个女人了。”一场沙尘暴过后,拍拍红工衣上的尘土,黄苏华自嘲道。她数十年如一日般坚守在戈壁,手上添了老茧,鬓角多了风霜,“优秀党员”“三八红旗手”……都是她一路奋战的勋章。


相关推荐

贵州大学宋宝安院士团队发现新型抗病毒剂,有效抑制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5月9日,贵州大学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博士生殷利民作为第一作者,宋宝安院士和宋润江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ScienceBulletin》(影响因子18.8)上在线发表“C.....

2025-05-17     中化新网

信发化工氧化铝焙烧智能系统投运

  近日,中铝国际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氧化铝焙烧智能优化控制系统,在山西信发化工有限公司投运。

2025-05-16     中国化工报

高性能纯红光钙钛矿LED制备成功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姚宏斌、樊逢佳、林岳、胡伟团队通过给发光二极管(LED)“拍片子”,找到了纯红光钙钛矿LED性能瓶颈的原因,并成功制备出高性能纯红光钙钛矿LED。

2025-05-16     中国化工报

北京化工大学举办校园开放日

  5月11日,北京化工大学举办2025年校园开放日暨高招咨询会。

2025-05-16     中国化工报

光催化分解塑料技术获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

2025-05-16     中国化工报

废水变能源 油气田采出水提锂制氢试验完成

  近日,我国最大超深凝析气开发生产基地“博孜—大北气田”完成采出水电解制氢试验,标志着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攻克了油气田采出水处理技术瓶颈。

2025-05-16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