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联合30余家氢能产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校共同编写的《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下称《报告》)日前在京发布。《报告》预计,我国氢能在交通、化工、能源等领域的应用技术将在2030年前后步入成熟期,届时我国绿氢需求总量将达500万吨左右。
《报告》显示,在政策的引导与支持下,我国氢能全产业链技术不断突破,大量国产化产品和装备加速涌现。总体来看,我国氢能产业各领域技术已进入从工程化向商业化过渡的关键阶段。
在制取环节,可再生能源制氢将成我国氢气供应的主要增量。《报告》指出,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能源体系向绿色化、低碳化加速转型,预计我国化石能源制氢产量将于2030年前后达峰,并进入下降通道。2030年前,工业副产氢作为副产气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方式,成为保障终端市场氢气需求的关键过渡手段。随着一大批绿氢项目陆续投产,预计2035年前后我国工业副产氢与水电解制氢的供应比例将迎拐点。
在储运环节,《报告》显示,产业将呈现技术路线从单一气态向气液固多相拓展、国产化能力从系统层面向材料与零部件延伸、储运规模从近程批次供应向长途稳定供应过渡的发展态势。预计到2030年,高压气态氢储运技术仍占主导地位;低温液氢储运技术将在部分长距离运输场景实现商业化运营。
在加注环节,未来我国加氢站将呈现气液并行发展态势,加注方式将从高压气氢加注向液氢汽化加注和液氢加注拓展。在稳定的氢气供给网络成形前,制加氢一体站将是保障终端用氢需求的重要方式。通过数智技术实现加氢站智能化和无人化运营,成为加氢站建设的重点方向。
在应用环节,我国氢能应用技术将呈现从单一交通领域向能源、冶金等领域加速拓展的态势,化工领域用氢需求将逐步从灰氢向绿氢过渡。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兼氢能分会会长魏锁表示,我国氢能技术水平近年快速提升,成本大幅下降,示范项目顺利推进,自主可控的氢能供应链基本形成。随后,我国氢能发展将进入瓶颈突破、市场导入时期,有望在配套政策、标准体系、示范项目、技术迭代、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提速。
日前,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等5部门联合印发《云南省省级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EOD)项目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旨在积极引导金融资金对美丽云南建设的精准支撑,探索生态环境治理多元投入,大力发展绿色...
近日,为进一步提升天津市危险化学品企业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天津市应急管理局组织召开天津市危险化学品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部署推动会,全面总结前期进展情况、通报存在的问题、部署下一步工作。
为有效管控氰化物生产企业生产、储存安全风险,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应急管理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氰化物安全生产管理规范》(GB45189-2025)(以下简称《管理规范》)于近期发布,自2025....
5月13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关于举办第十一届石油和化工企业品牌故事征文比赛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即日起至7月15日,面向全行业征集具有代表性品牌建设案例,并选取宣传推广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