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海水淡化协同创新“火力全开”
5月18日,从山东省海洋局获悉,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山东省海洋局、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日前在济南签署《三方共建山东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研究院协议》。三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围绕制约山东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全力开展协同创新,大力推进海水淡化及内陆苦咸水相关领域的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积极促进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链落地,建成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海水利用产业技术研究院。
该研究院将立足山东,辐射全国,建设具有高水平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产业示范带动与技术推广作用的海水利用产业研究院,为加快探索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发展,保障山东水资源安全,提供强力科技支撑。发挥海水淡化、氯碱、纯碱、脱硫和综合利用等共性技术和关键设备开发的优势,加快关键技术的国产化和产业化,建立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标准体系,大力培育技术市场,形成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海水利用装备制造基地。
为推动关键技术协同创新,山东着手打造“三个平台”。一是科技研发平台,建立海水淡化核心技术和工艺研发中心,鼓励高校院所、水务集团、用水企业联合攻关,开发关键材料、装备和技术,在典型企业、临海工业园区和滨海社区创建示范应用基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二是学术交流平台,形成以青岛国际水大会为引领,以沿海各地、各学科交流活动为特色的立体化学术交流平台,以学术促技术,以技术推产业;三是人才引进平台,面向全球引进高端人才和团队,推动山东省海水淡化技术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
山东省是化工大省,也是淡水资源较缺的省份之一,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占有量的六分之一。前几年,由于黄河客水来源不稳定,给全省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相应的压力,向海水淡化产业发力,已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山东省相关负责人表示,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是海洋强省建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对于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生态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落实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推进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山东省将加快制订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发展3年推进计划,突出重点行业,加大政策扶持,加强科技支撑,统筹组织实施,推动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山东省海水淡化利用的进程在不断加快,继续在全国保持着“领头羊”的角色。资料显示,2019年,山东省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达到34.3万吨/日,跃居全国第一位,日产淡水占全国总量的50%多,设备装置总量和技术水平也居全国前列。(通讯员 张勤业)
初夏时节,《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江苏省化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调研组走进泰兴经济开发区,创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在总投资5亿元的中试孵化产业园现场,工人们正在紧张进行公辅设施联动调试。“基地已...
6月28日,由济南大学、中共济南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济南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山东颗粒学会、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管委会、天桥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天桥区科学技术协会、天桥区科学技术局主办的创...
作为首批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牵头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南京工业大学形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鲜明特色。近年来,该校秉持“顶天立地”办学理念,瞄准全面建成特色鲜明国内...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加强行业内的技术交流,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绿色能源化工生态链技术研讨大会”于2025年6月18-20日在上海市举行。会议邀请上海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致词,....
近日,山东省工信厅公布2025年度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认定名单。其中,7个产业集群为化工产业链相关集群。这7大产业集群在产业规模、技术创新、绿色发展和产业链协同方面展现出强劲竞争力。
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规划编制之际,即将拉开帷幕的2025国际化工创新展览会构筑了全新的“国家队+地方集群+创新企业”协同展示矩阵,旨在全面总结“十四五”期间中国化工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示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