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圣农集团的循环经济之路
333次阅读
作者:蔡忠仁 邱美辉
来源:《中国化工报》
2006年05月25日
收藏
近日,福建圣农集团传出捷报,董事长傅光明荣获“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颁发的第五届“全国优秀创业企业家”荣誉称号。当此殊荣的企业家福建省仅傅光明一人。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该厂三条生物化工产业链带来的巨大环保效益。
福建圣农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养鸡起家的以产加销、研、贸、工农科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中国南方规模最大的白羽肉鸡食品加工企业。由于养殖业本身是一个高污染的行业,由鸡粪、鸡肠、鸡胆、淘汰鸡等下脚料等造成的污染十分巨大。为此,圣农公司积极借“外脑”,与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叶永在等农业专家共同研究开发最先进的生物技术,把这些废弃物全部转化成了有机肥等生物化工产品。于是,本以养鸡为主业的圣农公司通过三条产业链建立起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从自身养鸡的废弃物中“淘”出了生物化工之“金”。
2005年圣农集团首先投资2000万元,新建了两座鸡粪生物有机肥厂,年产生物有机菌肥6万吨,形成将鸡粪转化成生物有机菌肥的第一产业链,当年该公司新增产值6000万元。
第二产业链是生物工程回收,包括以鸡下脚料利用为主的蛋白质回收系统和研发SEM圣农益生微生态制剂、从鸡胆中提取胆红素、从鸡肠子中提取胰蛋白酶、从鸡羽毛中提取氨基酸的生物工程系统。2005年圣农集团投资800万元新建固体废弃物厂,全年处理鸡内脏、淘汰鸡、种蛋壳等废弃物1万吨,回收动物粗蛋白质约2500吨,用于猪、牛、鱼类的饲料添加剂,2005年新增产值1000万元。当年,圣农集团生物技术研究室还开发出由五种有益微生物发酵制成的SEM圣农益生微生态制剂,当年SEM产量达400吨,广泛用于种植、养殖业,2005年新增产值900万元。2005年末,圣农集团又成功地从鸡肠中提取胰蛋白酶,开发出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化工转化技术。该技术已获国家专利并获国家科技进步发明奖。2006年,圣农集团开始从鸡胆中提取胆红素,预计年新增产值1200万元。圣农集团还将利用与福州大学共同研发的科技转化对接项目,采用生化技术从鸡羽毛中提取、加工、生产多肽氨基酸,用于生物制药和饲料添加剂,预计年产值1000万元。
2006年2月,圣农集团开始建设第三条产业链―――鸡粪发电厂,项目已通过专家的可行性论证,2006年7月第一期工程将开工,投资2亿元,建设1座总装机容量为2 1.2万千瓦的鸡粪火电厂,鸡粪火电厂每年能燃烧15万吨以上的鸡粪,生产的电量除了满足圣农自身的需求外,还有剩余的近1万千瓦的电量送入当地的电网,向近万个家庭提供清洁能源,电厂还可产生大量的热气能,向当地3万户居民供气,2006年可新增产值3500万元。
2005年三条产业链为圣农集团新增产值8000万元,而今年这三条物质化工产业链将为圣农集团新增产值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