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让工业废水变清流

初冬时节,行走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空气中没有刺鼻气味,随处可见的绿植园林与一个个现代化工厂交错呼应,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在这里实现了和谐共处。“除了看得见的变化,更重要的变化藏在看不见的地方。”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玉峰指着路边的管廊,卖起了关子。

作为化工园区,安全和环保是底线。李玉峰坦言,过去,面对愈发严格的环保标准,一些中小企业的环保压力不断加大。如果企业单独建设完备的污染治理设施,成本较高,难以承受,而建设简易的治理设施则很难稳定达标排放,相当一部分企业陷入了“治污可能要赔、不治可能要停”的两难境地。

为了降低企业治污成本,实现良好生态环境效益,早在10年前,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就投资3.68亿元建成了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每天可处理5万吨工业废水。2022年经开区又投资4亿元对污水处理厂进行了升级改造,日处理能力达到7.5万吨。

道路一侧的地下管廊连接起园区内每一家企业。每天企业产生的工业废水,通过管道运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

走进污水处理厂,只见设备正有序运行。针对园区每天产生的近6万吨组分复杂的工业废水,处理厂采用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三大工序,高标准设计了污水处理工艺方案和废水全流程管控模式。“污水经预处理降毒后,其中的有机物会被生化组合池内的微生物‘吃掉’,再经两级臭氧曝气和活性炭吸附,便可达标排放。”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康达水务公司负责人吴雷介绍。

在污水处理厂出水监测池处,十余条金鱼在一缸清水中悠闲游弋。化工园区的污水处理达标后,不会白白流失,其中一大部分会被用于城市绿化灌溉。

在东营港污水处理厂南侧的人工湿地,野生鸟类在水中嬉戏,水草鲜绿,勾勒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滋润这一方水清草绿的正是“复活”的工业废水——再生水。

人工湿地净化工程采用潜流人工湿地工艺,对污水处理厂达标尾水进行深度降解和净化,去除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出水水质指标达到地表准Ⅳ类标准后,排入现有的人工湿地,最终提送到园区河道、景观水系,进行生态补水,有效提升周边区域生态环境,让再生水补给生态美,助力水生态良性循环。

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污水截流,中水100%回用”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在污水处理厂东侧,东营港中水回用项目已完成立项。项目总投资2.3亿元,每天使用4万吨中水生产2万吨除盐水,通过输水管道,源源不断为工业生产“减负”。

“中水回用项目售水价约为12元/吨,较园区企业工业生产用水成本降低2.42元/吨。按照企业年运行330天、日用水量为3000吨计算,企业每年可节约成本240多万元。”东营港新能源发展集团总经理胡炳乾为中水回用算了一笔经济账。

相关推荐

宣城化工园三级防控筑牢水污染屏障

2024年,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内的宣城高新化工园区建立了完善的水污染防治三级应急防控体系,一旦发生紧急突发泄漏事件,可在最短时间内将污染牢牢控制,不让一滴废水流出园区、流入江河。

2025-01-14     中国化工报

让低效闲置资产“涅槃重生” ——记淮安工业园低质低效资源盘活利用攻坚行动

化工产业向新攀高,空间要素保障要先行。2024年以来,淮安工业园区聚焦“空间要素不足”首要问题,系统谋划、精准施策,动真碰硬启动低质低效资源盘活利用攻坚行动,截至目前已让52个地块约5066亩土地“涅...

2025-01-14     中国化工报

衢州智造新城护航企业出海拓市

近日,衢州金源宏泰制冷剂有限公司董事长邢君来将一面印有“贴心商服暖商心优化环境创双赢”的锦旗送到衢州智造新城商服发展部负责人手中,感谢商服发展部及时为企业解决产品检验出口的问题。

2025-01-14     中国化工报

随州高新区:攀高求新冲刺全国“百强”

2024年,随州高新区大力推进化工新材料、锂动力电池产业固本延链,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产值预计达60亿元。高新区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87个、总投资223.02亿元,新入库项目35个、总投资36.17亿元...

2025-01-14     中国化工报

钦州56个项目集中开竣工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举行全区产业园区项目建设集中开竣工活动,钦州市作为分会场,在钦南区金窝工业园举行广西强强碳素碳基新材料项目等56个项目开竣工仪式。

2025-01-07     中国化工报

江北新区再添5万吨级对外开放码头

近日,一艘四万吨级载满甲醇的新加坡籍货轮缓缓驶入新材料科技园欧德优创9号码头内。记者从南京江北新区了解到,这是欧德优创9号码头2024年获取对外开放权限后,首次到泊的大型国际贸易船舶。

2025-01-07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