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全球151个国家已提出碳中和目标

10月17日,《2024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京发布。《报告》领衔作者、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党委书记、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研究中心主任王灿表示,截至今年5月,全球已有151个国家提出碳中和目标,其中120个国家以法律或政策文件形式确立了目标的法律地位,86个国家提出了详细的碳中和路线图。这意味着全球碳中和行动已从目标设置迈向执行阶段。

据介绍,为系统盘点全球碳中和行动进展,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环境学院联合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高校和机构研究人员,共同编写了《报告》。《报告》系统评价了全球197个国家在碳中和承诺、低碳技术、气候投融资、国际气候合作等方面的进程,为推动各国深化碳中和转型、弥合全球碳中和进展与《巴黎协定》温升目标的差距提供了系统、客观的信息。

据王灿介绍,《报告》延续对各国碳中和目标、技术、资金、国际合作等维度的进展评估,并在2023年报告基础上更新完善了“目标—政策—行动—成效”量化指标体系,其中新增可再生能源和气候立法两个特别专题。《报告》指出,全球碳中和进程正从目标设置迈向执行时代,各国在碳中和目标方面进展显著,但政策、行动和成效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当前,碳中和技术发展速度、气候资金规模与国际合作现状都不足以支撑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弥合全球碳中和进展与目标之间的执行差距,离不开技术、资金和制度上的完善。实现全球碳中和,需要“共同但有区别”的行动,既要平衡各国资源禀赋、发展阶段、法律体系和技术路线的差异,充分尊重各国碳中和路径的多样性;还要加强信息披露和技术与资金需求评估,通过各种形式的国际合作推动先进低碳技术在全球的有效扩散。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在发布会上表示,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为保障“双碳”目标实现,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在能源、工业、交通等主要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健全绿色低碳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绿色氢能及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等新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进产学研融合和低碳技术落地转化,推动各类产业绿色转型。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介绍,不同于诸多发达国家先解决环境污染再应对气候变化的路径,中国强调要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主抓手。减污与降碳协同推进的依据,在于环境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高度“同根同源同过程”的特点。因此,通过在政策层面上打破传统的单一治理思维,能更好地实现环境质量综合提升和碳排放的有效降低。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教授认为,推进碳中和将带来产业重构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希望通过《报告》的发布,为各方推动碳中和,弥合目标和行动之间的差距提供帮助。

相关推荐

上海:绿色低碳赛道上“显身手”

​近日,上海市组织开展以“节能增效焕‘新’引领”为主题的2025年节能宣传周系列活动。活动深入挖掘行业、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经验、特色、亮点,讲好“双碳”故事,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2025-07-04     中国化工报

河南强化危废环境治理

近日,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印发《河南省强化危险废物环境治理严密防控环境风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提出到2026年底前,全省危险废物填埋处置量占比稳中有降,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处置案件高发态...

2025-07-04     中国化工报

克石化精准施策节能降碳

7月1日,在新疆油田2×660兆瓦超超临界煤电联营一体化项目现场,克拉玛依石化公司技术团队正在推进蒸汽管网对接工作。该项目投产后,克石化将停运4台锅炉,实现煤炭消耗“清零”,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2025-07-04     中国化工报

祥云股份工业级磷酸二氢铵获碳足迹认证

近日,祥云股份集团公司核心产品——工业级磷酸二氢铵通过碳足迹认证,为外贸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

2025-07-04     中国化工报

红光公司废酸处理改造项目投运

近日,从中国兵器北化研究院集团银光红光公司“废酸处理环保技术改造项目”试生产现场传来喜讯,102B废酸真空浓缩装置产出硫酸浓度达到82%以上,返生产线硝化使用,各项指标参数满足需要,技改项目取得成功。

2025-07-04     中国化工报

天大教授发表研究成果:源头减碳与后期除碳需双管齐下

近日,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金超教授等联合多家国内外研究机构,在《自然综述:清洁技术》期刊发表题为《规模化碳移除不应以推迟减排为代价》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指出碳中和发展应分别设定源头减碳与后期碳移除...

2025-07-04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