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以来,国内煤焦油(主指高温煤焦油)迎来大幅跳水行情。截至4月底,煤焦油国内主流成交价跌至3000元以下(吨价,下同),内蒙古乌海、辽宁、黑龙江等地低端价格甚至跌至2300~2600元,环比跌幅超过38%。生意社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10日,国内煤焦油参考价为2700元,与5月1日的3000元相比又下降了10%。业内普遍认为,煤焦油市场高位支撑短期难寻。
“焦企开工率提升促使货源增长,而深加工企业开工率不升反降,供增需减是导致此轮行情大幅跳水的主要原因。另外,基于行情快速跳水而短期内又无支撑因素稳市,下游产业链上的众多主流产品亦全线大幅下跌,整个煤焦油深加工产业链出现普跌行情,这也减弱了上游市场的稳价信心,成为助推行情跳水的联动因素。”河南贸易商李冰分析说。
焦企开工率提升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我国焦炭产量为4178万吨,同比增长3.1%。全国焦炭企业生产统计数据显示,3月高温煤焦油产量在167.12万吨左右,同比增长4.01%。“3月份国内煤焦油市场就已经开启了春节后的第一轮跳水行情,价格由3月初的5600元跌至当月底的4600元左右。只是第一轮跳水行情较为平缓,延续了一个月,其中产量的上升是导致行情走低的主要因素。”平煤神马一家焦化企业负责人这样说。
另据李冰介绍,4月份全国230家独立焦企样本数据显示,当月国内产能利用率为78.4%,环比增长3.8%。产量的再次增长让企业感受到库存压力,而贸易商又不敢进货,此僵持局面在4月上旬短暂稳定。进入4月中下旬后,焦企调整了出货政策,实施了降库存策略,而贸易商的快速获利让下跌动能加速释放,综合作用下引发了跌幅超38%的快速跳水行情。
深加工负荷下降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国内煤焦油深加工企业平均开工率46%左右,环比下降2%。“受终端消费萎缩、原料市场大幅下滑以及4月份部分装置检修影响,国内煤焦油深加工企业综合开工率低位再降,引发市场流通货源增长,这也是导致行情突发跳水的另一原因。”市场资深评论员邵会文分析说。
“此轮煤焦油行情暴跌的主要原因仍是下游需求低迷,终端企业开工率较低,导致深加工厂家出货受阻。虽然4月份有不少深加工企业利用集中检修机会试图实施限产保价策略,但仍未能缓解深加工市场的供应压力,所以深加工厂家对煤焦油仅维持刚需采购,以消化前期库存为主,煤焦油供应量短期内出现明显过剩,供需失衡,加之市场成交心态偏空,观望情绪浓厚,等跌见底心态主导市场。”宁夏一化工企业负责人张志超表示。
产品链联动普跌
“近段时间国内煤价持续下跌,部分焦企利润回升,开工率也有小幅提高,所以副产煤焦油供应量持续增加。截至4月底,虽然焦炭已开启了第五轮价格下调,但煤价也出现了同步下调,因此预计焦企开工率短期内下降的可能性不大,煤焦油后市仍存供应压力。”内蒙古一家焦化企业负责人表示。
邵会文认为,目前整个煤焦油产业链自上而下出现了今年以来的最大跌幅,尤其是中下游产业链中主流产品的大幅走跌对煤焦油市场的向上反噬,对当前煤焦油跳水行情起到较大的助推作用。如4月份煤焦油深加工产品中的煤沥青价格下跌2000元、蒽油下跌1500~1600元、工业萘下跌1200元左右,这直接打压了深加工企业提升开工负荷的积极性。不仅如此,市场还不断爆出低价成交订单,市场利好难寻,不排除后市仍有进一步探底的可能性。
业内人士表示,基于当前煤焦油市场现状,供需双方均处于谨慎成交状态,短期内未见明显利好,行情仍存调整空间。但随着焦企库存进一步释放以及贸易商的低价入市,后市行情再度大幅跳水的可能性也不大。因此建议可重点关注焦炭市场走势、煤焦油成交量的变化以及深加工企业开工负荷的提升等几个重要指标,规避风险、把握时机。
国内成品油零售价迎来“五连降”。12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消息称,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本次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每吨分别下调55元和50元。
进入12月份,随着供应预期增加以及终端需求不见好转,丙烯腈市场触顶回落风险加大,或终结6月中旬以来价格持续震荡向上的走势,在2023年最后一个月里黯然收官。
12月6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早盘再度低开,盘中一度跌破9万元(吨价,下同)关口,当日收报9.245万元,连续第8个交易日收跌,区间跌幅超25%,较上月同期已跌去近四成,创该品种期货上市以来新低...
“11月份以来,焦炭价格持续两轮提涨让国内焦化企业的盈利水平逐步提升,尤其是新疆地区焦化企业因成本优势盈利明显,我们的开工率也达到了90%以上,远高于国内平均开工水平,内地企业也陆续脱离亏损状态...
近期,多家企业终止锂电池投资项目。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终端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增速放缓传导至锂电池材料端,今年锂电池的正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产品增速同比降为去年的三分之一,负极材料降为去年的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