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内碳价连创新高累计上涨已超三成

  中化新网讯 今年以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价格(简称“碳价”)呈上涨态势。截至目前,碳价较2021年开市价格实现翻番,今年涨幅也已超三成。业界普遍认为,虽然连创新高,国内碳价波动仍处于合理区间。

  在今年碳价上涨过程中,4月是个重要节点。4月24日,碳价首次突破100元/吨关口,此后接连创下历史新高。4月29日,碳价以103.47元/吨收盘,为2021年开市以来最高点。5月7日后,碳价虽有所回落,但仍保持高位。至5月15日,碳价收盘价97元/吨,较2021年7月开市时48元/吨的价格翻倍。而自今年开年以来,碳价已累计上涨超过三成。

  此外,进入4月后,与往年履约期过后市场整体交易意愿大幅减弱不同,碳配额买入需求及成交量、价格都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

  今年碳价上涨原因何在?从供应端看,市场担心配额收紧是重要因素。在碳市场启动初期,为避免对控排企业造成较大冲击,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期配额分配较为宽松,且为免费。而据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逐步推行免费分配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碳配额分配方式。此外,市场也预期下一步碳配额会全面收紧,驱动了本轮碳价上涨。据天津大学教授张中祥介绍,第二履约期发电企业配额分配基准值下调,使得更多控排企业出现配额缺口,导致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加。在现有配额存量有限和预期未来配额进一步缩减的情况下,重点控排单位出于未来履约考虑,会更加珍惜配额而选择惜售。

  从需求端来看,扩容预期进一步催热了碳交易。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陈洪波告诉记者,近期碳价上涨与碳市场扩容预期有关。全国碳市场启动至今,从单一的电力行业扩容到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的呼声一直持续。与此同时,国务院和相关主管部门针对扩容的准备工作也在持续。去年10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做好2023—2025年部分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的通知》,标志着全国碳市场扩容基础性工作启动。今年3月和4月,生态环境部先后发布铝冶炼行业、水泥熟料行业的碳排放核算、报告与核查指南的征求意见稿,被认为是碳市场扩容的强烈信号。在扩容预期带动下,碳配额竞争程度加剧,导致价格提升。

  虽然碳价创下新高,业内认为对比国外主要碳市场,国内配额价格仍有向上空间。陈洪波表示,当前百元左右的碳价处于合理区间,长期仍将看涨。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任大明表示,碳市场价格波动直接影响企业的履约成本和经济效益,控排企业可通过参与绿电交易来降低自身的碳排放和碳市场履约成本。

相关推荐

上市化企PFAS环境信息披露较少

近日,环保组织上海闵行区青悦环保信息技术服务中心(简称“上海青悦”)利用ESG数据AI提取平台对2024年深交所、上交所、港交所、北交所的所有上市公司发布的2023年年报和ESG报告等公开信息进行抓取...

2025-01-17     中国化工报

2024年气候变化绿皮书发布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联合发布第16部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4):“双碳”目标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下称“2024年...

2025-01-17     中国化工报

绿色低碳标准化培训会举行

近日,由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主办的“绿色低碳标准化与数智化培训”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

2025-01-17     中国化工报

金陵石化碱渣装置碱回收率创新高

“现场采样分析再生碱浓度14.24%,正常。”近日,金陵石化碱渣再生装置现场,技术员季敖文正在对样品进行比色分析,为后续优化生产提供基础数据,保障碱渣高效回收。

2025-01-17     中国化工报

广东推动绿色循环项目发展

近日,广东省公布2025年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重点任务保障专项资金(绿色循环发展)项目计划(简称“项目计划”)。此次专项资金分配覆盖全省多个地市,涉及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粤港清洁生产伙伴项目奖励、推动...

2025-01-10     中国化工报

上游绿氢成本高、下游应用技术不成熟—— 多维协同,解绿氨发展之困

当前,合成氨行业正迎来绿色转型契机。在日前举办的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与会专家表示,发展绿氨已成为大势所趋。但由于上游绿氢成本高、下游应用技术不成熟,绿氨产业链发展面临瓶颈,建议多维协同推动绿氨产...

2025-01-10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