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技校毕业生,却编写出60多个计算机下料程序,并以一连串的研发成果实现了钣金展开放样自动化,改变了铆工盛行几十年的下料工法,破解了石油、化工、冶金等行业的一道道难题,形成了核心技术优势。他就是中国石油集团技能专家刘新儒。“有的企业高薪聘我,我婉言谢绝了;有多家企业要高价购买我的系列软件,也被我回绝了。企业培养了我,我必须回报企业!”在近日国内某家软件代理商上提出购买意向时,刘新儒这样回答。
操作失误萌发创新
28年前,跨出技校大门的刘新儒,进入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公司石化设备厂备料车间下料班。
下料班是厂里的龙头班,下料是装备制造的首道工序,平时放一个展开复杂的大样需要3个工人干上1个多星期,其下料精度直接影响着整个产品的质量。
有一次,刘新儒在给锥体下料时,累得竟错把弧长当成了弦长,结果把料下大了。这次失误却使他难以忘却。他开始琢磨:能不能在工作方法上创新,让下料变得轻松一些?他就此暗下决心:一定要开发出自己的下料软件!
家里没有计算机,刘新儒就利用业余时间,跑到洛阳工学院计算机室研究课题,一坐就是几小时。编程序难,他就调试大量源程序代码;为借鉴好的程序设计思路、方法和编程技巧,他买回大量参考书籍潜心研究。
下料软件取代人工
最初,刘新儒研发出来的下料软件是用C语言在DOS系统下运行的,不懂计算机的人操作起来很容易出错。
怎么办?他上网查找资料,被WINDOWS系统运行界面所吸引,他想,要是换成这种界面,不就容易操作了吗?
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他终于完成了C语言向VB语言的转换,将在DOS系统下运行的下料软件转换成在WINDOWS系统下运行。
为了让刘新儒更好地研发软件,厂里花了16万元购买了电脑、绘图仪、扫描仪、打印机等设备。还让刘新儒当上了微机室的负责人。
历经4年艰辛后,刘新儒终于成就了自己的梦想——1套由50多个应用程序组成的《石油化工设备钣金展开放样计算机下料系统》软件研发成功了!
从此,微机下料放样取代了传统的人工下料放样,原需三四个工人花半天时间才能完成的活,如今只需1人干几分钟就可完成。下料车间原先1年干2000吨钢板的活,通过这套系统1年可以干1亿多吨钢板的活。
数控切割一次成形
刘新儒的研发之路并未就此止步。
他研发的数控切割零件自动生成模块,实现了“下料系统软件”与数控切割的无缝集成。不仅使数控程序编制更方便、简单、直观,还能使计算数据自动转换成数控切割机所需的程序代码,对各种零配件进行自动、人工套料与切割,并能对钢板及库零件进行管理,提高了板材利用率。
他带领研发团队先后攻克了曲面板自动检测技术、激光画线技术、视觉跟踪切割技术等多项技术难题,成功研发了曲面板自动画线切割机器人。
这一技术创新不仅实现了球壳板净料的自动画线,在净料切割方面,更是在国内首次实现了球壳板双面坡口的一次成形,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施工效率。
目前,该机器人已成为中油一建球罐制造的核心利器,先后为企业节约人工成本200余万元。
人不扬名名自扬
近年来,刘新儒共获发明专利、实用型专利9项,集团公司级创新成果6项,并破解高技术难题29项。
他开发的《石油化工设备钣金展开放样计算机下料系统》和《球形储罐球壳板下料计算软件》分获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他与人合作研发的“子弹头形体制造工艺”是中油一建历史上的首项发明专利。
在企业培养下,刘新儒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从初级工到工人技师,从高级技师到集团公司技能专家,终于成长为技艺精湛、善于攻坚克难的技能名匠,并获得国家级“冷作钣金工”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证书。
“这个小程序分4个步骤填报:下料、点口、打底/填充、焊接完成,上传照片提交即可。”4月7日,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六建设有限公司第二安装分公司会议室里,技术员宋来运正在为所有技术人员演示、培训自己新开发...
“绝对不能停注,现在产量这么紧张,一旦停注,就可能会影响下游采油班组的产量,你们先把分散下料器拆下来,我马上到。”9月10日8时30分,中国石油大庆油田采油二厂第七作业区试验三班副班长张旭岩接到配制岗
近日,在江苏大明工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江苏大明”)研制的“卷开平+激光切割下料”连贯生产线正式投产,该生产线不仅提高了加工质量,还提高了成材率,为行业树立了标杆。 据了解,江苏大明此次.....
近日,北元集团化工分公司乙炔干法装置发生器干渣下料器自动控制调试验收合格,标志着16台发生器干渣下料器自动控制已全面投入使用,实现了干法发生器下料器实现自动化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