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石化石油一厂:唱响节能减排主旋“绿”

近日,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一厂成功入选抚顺市首批“绿色工厂”名单。作为世界最大的石蜡生产和出口基地,这家企业以技术创新为锚,深挖节能减排潜力,探索出传统石化企业绿色发展的新范式。

据了解,石油一厂石蜡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全球七分之一,。近年来,该厂在做强特色石蜡产业的同时,全力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能耗、物耗,从根本上实现绿色发展。

该厂组织各生产装置全面开展对标创一流工作,4套酮苯装置持续优化工艺运行条件,新鲜溶剂使用量比设计值大幅度降低,蒸汽凝结水实现梯级综合利用,氨制冷系统实现密闭脱油脱风提高制冷效率。同时,该厂全力推进储运系统凝结水回收利用、采暖系统凝结水补水改造、储运罐区保温伴热改造、新型疏水器和自动脱水设施应用等节能节水项目,预计年内实现投产见效。

目前,该厂40万吨/年酮苯和60万吨/年酮苯两套装置能耗指标分别处于国内同类双脱和单脱装置最好水平;50万吨/年石蜡加氢装置单装置加工能力、能耗指标均保持国内同类装置最好水平。

一方面,该厂利用技术手段最大限度降低生产过程消耗;另一方面,尽可能地将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吃干榨净”。

为减少污染物排放,石油一厂将8台加热炉全部进行了低氮燃烧技术改造,生产装置及储运系统产生的VOCs气体引入VOCs设施处理后实现达标排放;开展废水集输系统VOCs治理项目,有效降低废气排放,确保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为了严控设备、管线泄漏问题,该厂定期开展LDAR检测和关键点位红外线扫描,及时消除泄漏隐患。同时,激励员工通过巡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泄漏问题。

今年以来,该厂20万吨/年加氢装置和80万吨/年溶脱装置员工,及时发现可燃介质泄漏避免安全环保事故,得到公司奖励。目前,全厂11套生产装置和储运罐区通过无异味装置验收。在此基础上,该厂新建了危险废物集中库,实行分区分类贮放,实现装置零贮存,进一步提升固废管理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石油一厂始终认为,技术进步是推进清洁生产的根本动力。2023年,该厂启动了电加热炉示范改造项目,也是中国石油炼化企业中首套工艺加热炉电气化改造项目。项目使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燃料气,加热炉热效率可提高15%。项目全面投运后,每年可减少使用燃料气1067吨,节约生产成本16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不仅降低了能源依赖、减少了碳排放,还为后续行业清洁能源替代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经验,为企业实现绿色转型和节能降碳开拓新途径。目前,项目已完成建设任务,预计近期投产。

“石油一厂的转型经验为传统化工行业绿色升级提供了范例,期待更多企业加入绿色制造行列,助力抚顺市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抚顺市工业与信息化局对石油一厂绿色发展经验给予充分肯定。

石油一厂负责人娄庆海表示,获评“绿色工厂”既是荣誉,更是责任。未来,石油一厂以技术创新为抓手,持续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树立标杆。

相关推荐

重大生态破坏事件判定将有标可依

7月28日,记者在生态环境部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生态环境部联合相关部门发布了《重大生态破坏事件判定规程(试行)》,填补了重大生态破坏事件判定长期以来的标准空白,为生态保护监管和维护生态安全提供了...

2025-08-01     中国化工报

生态环境部:确保行政检查既不缺位、也不越位

在7月28日举行的生态环境部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裴晓菲就如何实现“有效执法监管”与“减少对企业干扰”两者的平衡回答记者提问。

2025-08-01     中国化工报

兖矿新疆煤化工:技术升级铺就绿色转型路

在乌鲁木齐甘泉堡工业区,兖矿新疆煤化工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煤炭正经历一场“绿色”蜕变——通过多喷嘴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原料煤被高效转化为甲醇、尿素等清洁产品,气化残渣则全部回收用于建材原料。

2025-08-01     中国化工报

中原油建做好“生态必答题”

7月2日,在焦作温县黄河穿越段晨露未晞的滩涂,中国石化中原油建公司洛阳—新郑航煤管道厂外项目二标段安全总监姜友雷的反光背心,与远处泛着银绿波光的芦苇荡形成鲜明对比。

2025-08-01     中国化工报

上海久宙入选节能减排优秀案例

7月21日,上海市节能减排优秀案例(第三批)评选结果揭晓。上海久宙化学品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零气耗吸干机专用高性能吸附剂”凭借其在推动产业低碳化、绿色化转型中的突出贡献成功入选,获得行业高度认可。

2025-08-01     中国化工报

山东强化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

为实现入海排污口“全覆盖、差异化、全过程”监管,7月25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山东省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下称《细则》),将于9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

2025-08-01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