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兰州石化公司机电仪运维中心机修四部全面推行“标准化+预知性”设备保运模式,通过多项举措推动设备管理从“管后”向“管前”转变。
一是严把设备检修质量关。该公司结合实际编制设备验收管理实施细则和非标设备监造管理办法,把好设备选型设计关,确保设备质量过硬;组织专业人员调研不同材质设备在复杂工况下的耐腐蚀性,编制设备介质选材指导意见,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
二是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以往,传统的设备保运维护以“事后维修”为主,设备故障发生后再进行维修,不仅影响生产效率,还可能引发安全隐患。为此,他们引入预知性维保理念,充分利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双人e+巡检”新模式提升管理,在关键设备上安装传感器和监测系统,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预测设备的运行趋势,从“被动维修”向“主动预防”转变。
与此同时,该公司将静止设备、仪表设备、管线、阀门等全部纳入定检范围,实现设备管理全覆盖。该公司职能管理人员深入基层调研,征集员工对设备日常管理和维保的建议,借鉴行业经验,推广使用先进设备,在提升设备安全性能、降低员工劳动强度的基础上,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结合设备自身工艺及运行环境,对专用设备开展安全使用年限评估,根据设备运行状态和数据分析结果,科学安排维护时间和服务内容,并有计划地组织设备更新迭代,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以前,检查硫黄取料机刮板压力,需要停机操作。如今,视频监控系统完成升级,在控制室远程操作料仓挡墙上的摄像机,就能清楚查看40米开外取料机仪表盘上的数值,就像是给内操人员配备了‘智慧眼’,方便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