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7日,美国参议院通过《通胀削减法案》。虽然名字叫《通胀削减法案》,但如摩根大通的分析师所言,这个法案对解决目前的通胀没什么帮助,但却是一个可能对美国气候减排产生历史性影响的法案。这一法案资金涉及规模超过7000亿美元,其中至少3800亿美元将会投资在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领域。根据学者研究,如果这一法案能够顺利实施,可助推美国温室气体排放在2030年减排40%左右。不过,笔者认为,这一法案的实际效果还需要商榷。
笔者不怀疑学者关于法案顺利实施即可使美国在2030年减排40%的判断。但是,法案能否如愿顺利实施这一点本身就有疑问。仅就美国石化行业来说,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愿意配合这一法案。近期,美国小型石油公司已经对这一法案表达了不满,并提出了他们的警告。因为他们发现,有能力进行碳捕获项目投资的几家大型石油企业可以从法案中获得大量补贴,诸多小型油气企业却要独自面对高额的税负和更多的附加费用,比如甲烷泄漏罚款。
然而,目前全球油气资源陷入相对短缺,经济通胀愈演愈烈。贡献了美国多数油气生产能力,对稳定通胀起到更大作用的小型油气企业警告,气候法案对美国1.5万家小型油气勘探公司的最终影响可能是未来钻井数量的减少。届时,需求上升和供应紧张会使美国原油价格在未来5年保持在平均100美元/桶或更高的水平,无法实现“通胀削减”,仍然会形成类似目前的依靠油气生产稳定能源价格,最终控制通胀的局面。到时,法案在2030年的减排效果就不会达到预期。
在新能源方面,标普全球大宗商品数据预计,2030年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或许会比目前的35%高,并且美国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也会由23%上升到38%,依靠的是光伏和风能。这当然是好的一面,对全球相关行业发展帮助很大。但同时,法案又有大量鼓励美国制造的内容,与目前的行业格局相差甚大,必然引发业界的博弈。最后,考虑到该法案在参议院投票时仅以51比50通过,也预示着这份法案本身就有不确定性。如果未来美国政府换届,法案的很多措施有可能半途而废。笔者认为,过于看高或者看低法案的效果均不可取,实际效果如何还需要仔细观察每一个细分行业的表现,才能有更准确的判断。
近期,石油输出国组织和产油国联盟(OPEC+)宣布增产石油计划,导致国际油价应声下跌。这一举措的动机和效果引发市场广泛讨论,但毫无疑问的是,对于美国页岩油生产商来说,石油增产显然会给行业带来压力。
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该联合声明发表谈话,此次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美方取消了共计91%的加征关税,中方相应取消了91%的反制关税;双方同步暂停实施2...
近日,欧洲化学工业委员会(Cefic)发布最新《化学月报》称,2025年欧洲化学工业产量将增长0.5%,而2024年增速为2.5%,主要是由于欧洲化学公司处于“高度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所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