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虹集团:聚焦“双碳”目标 打造绿色石化基地

  “30·60”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明确后,推动绿色发展、加快绿色转型成为“十四五”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作为连云港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的龙头企业,盛虹集团正在依托创新驱动,大力推进数字转型,全力构建生态、低碳、循环的现代绿色石化产业基地。

  高强度投入 筑牢环保根基

  为进一步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链,同时推进石化产业转型升级战略要求,2010年,盛虹集团北上连云港,规划建设生态型、安全型、创新型石化产业基地。目前,集团已投资超400亿元,建成了斯尔邦石化240万吨/年醇基多联产、虹港石化390万吨/年PTA项目,并完整配套了仓储码头以及热电联产等项目;作为国务院《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重点支持项目,盛虹16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在快速推进,将于2021年建成投产。盛虹已成为国家七大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中江苏连云港基地的龙头企业。

  盛虹石化各项目在规划建设之初,就明确将“环保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作为企业最重要的目标和定位,在环保方面严格按照最高标准投入,绝不打折扣。

  盛虹集团董事长缪汉根介绍说,盛虹石化已建成的各项目环保投资总计达到27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9%;正在建设的16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总投资677亿元,其中环保投资43亿元,占项目总投资额近6%,环保投资额度、占比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这也保证了项目在环保工艺技术和设备方面的先进性,各项能耗、排放指标都远优于国家标准,为企业绿色、环保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标准运行 构建绿色体系

  盛虹严格执行国家最新的环保标准,并按照长三角地区特别排放限值要求,强化全过程绿色生产,推行节能环保一体化清洁生产,一批节能、节水、减排的改造项目纷纷实施,实现了源头削减、过程管控、循环利用,达到了节能、减污、增效的目标。

  盛虹集团投资3.26亿元打造的斯尔邦石化“废酸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改造项目”,实现了三套联合装置的产品和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和环保零排放;通过余热回收装置产生蒸汽再利用,实现了降本增效;采用了14项国际先进技术,通过联合装置上下游一体化生产模式,实现了“三废”再生产的循环利用,同时减少了排放,打造了一条闭路循环的绿色产业链,各项措施实施后节约标煤2.2万吨/年。

  盛虹还在已是行业先进水平的装置上持续进行优化攻关、深入挖潜。虹港石化近期投用的沼气回收利用项目,通过30t/h规模沼气锅炉,将厂区内污水预处理站产生的沼气回收利用,既减少了废气排放量,又实现了能源回收利用及清洁化,优化了能源结构,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率。此项目满负荷运行后,可减少公司外购蒸汽量24万吨/年,年综合能耗可降低2.4万吨标煤、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7万吨/年;PTA一期装置正在进行的节能改造,也将大幅降低装置脱盐水和蒸汽用量,装置年综合能耗可降低1.7万吨标煤、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3万吨/年。

  高水平规划 低碳赢得未来

  凭借对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不懈追求和努力,在从下游聚酯化纤“一根丝”到上游石油炼化“一滴油”的全产业链布局上,盛虹“变废为宝、循环再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形成了完整体系。公司的环保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2018年,盛虹集团旗下虹港石化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绿色工厂”名单和中国石化行业“绿色工厂”名单。按照国家工信部和石化联合会的部署,盛虹作为重点企业代表,参与《PTA绿色工厂评价导则》的编制工作,将绿色发展的“盛虹模式”融入其中,作为可供全行业参照执行的国家标准,为国家石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盛虹的力量。

  盛虹绿色发展的布局还在进一步延伸。缪汉根表示,谁先实现绿色转型,谁就能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主动。目前,公司已经着手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总体规划,并且启动了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研究,探索碳减排前沿技术和长期实现零碳生产的技术路径。此外,盛虹极响应国家“绿色低碳”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利用连云港田湾核电站提供的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燃煤热电厂对项目进行热能供应。核能供热项目具有无碳、环保独特优势,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84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3800吨、氮氧化物5500吨、二氧化碳2300万吨。核能技术应用后,盛虹项目的煤炭消费量、污染物排放总量将大幅降低,也有望在全行业内率先实现“零碳供热”,为我国石化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树立新的标杆。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质量安全环保部副主任庄相宁表示,实现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式有源头减量、能源替代、节能提效、清洁生产、循环利用等,盛虹石化通过加大环保投入,实现超低排放;通过能源梯级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通过“三废”深度治理与再生利用,打造了循环产业链;计划通过清洁能源替代,走出一条减污降碳的新路子。盛虹石化绿色发展模式,体现了企业对生态环保和低碳发展的高度自觉性和责任感,也代表了我国石化产业绿色转型的发展方向。

  缪汉根表示,在未来发展道路上,盛虹将继续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水平,构建安全绿色的生产体系,将碳中和技术、废水再生处理、能量梯级利用、VOCs减排作为新的课题进行研究,全面实现废物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处置,把“绿色、低碳、循环”打造成盛虹的闪亮名片和核心竞争力。

相关推荐

上海:绿色低碳赛道上“显身手”

​近日,上海市组织开展以“节能增效焕‘新’引领”为主题的2025年节能宣传周系列活动。活动深入挖掘行业、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经验、特色、亮点,讲好“双碳”故事,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2025-07-04     中国化工报

河南强化危废环境治理

近日,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印发《河南省强化危险废物环境治理严密防控环境风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提出到2026年底前,全省危险废物填埋处置量占比稳中有降,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处置案件高发态...

2025-07-04     中国化工报

克石化精准施策节能降碳

7月1日,在新疆油田2×660兆瓦超超临界煤电联营一体化项目现场,克拉玛依石化公司技术团队正在推进蒸汽管网对接工作。该项目投产后,克石化将停运4台锅炉,实现煤炭消耗“清零”,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2025-07-04     中国化工报

祥云股份工业级磷酸二氢铵获碳足迹认证

近日,祥云股份集团公司核心产品——工业级磷酸二氢铵通过碳足迹认证,为外贸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

2025-07-04     中国化工报

红光公司废酸处理改造项目投运

近日,从中国兵器北化研究院集团银光红光公司“废酸处理环保技术改造项目”试生产现场传来喜讯,102B废酸真空浓缩装置产出硫酸浓度达到82%以上,返生产线硝化使用,各项指标参数满足需要,技改项目取得成功。

2025-07-04     中国化工报

天大教授发表研究成果:源头减碳与后期除碳需双管齐下

近日,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金超教授等联合多家国内外研究机构,在《自然综述:清洁技术》期刊发表题为《规模化碳移除不应以推迟减排为代价》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指出碳中和发展应分别设定源头减碳与后期碳移除...

2025-07-04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