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2024年科学教师特色研修班(能源科学专题)开班仪式在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下简称“青岛能源所”)举行。来自全国22个省份50余名中小学科学教师走进青岛能源所,通过科学教育基本理论和学科前沿知识、科学实践探索以及教学案例创作等方式,开启一场为期5天的研修之旅。
本次研修班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青岛能源所共同承办,旨在提升教师科学素养,加强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
中国科学院原党组副书记、中国科技大学原党委书记郭传杰,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局长高春东、青岛能源所党委书记彭辉、山东省科学教育研究院小学科学教研员尹学慧、青岛市教育局教师工作处(人事处)二级调研员张文学等出席开班仪式。
彭辉介绍了青岛能源所面向社会和中小学生开展的科学普及与科学教育情况,并希望学员们通过这次培训,获得能源科学相关知识和科学教育经验,激发更多的创新思维和教学灵感,共同为提升我国能源科学教育水平,为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而努力。德州市北园小学副校长赵静作为学员代表发言。她表示,将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以饱满的热情和认真的态度投入到研修中,并坚信学员们一定能在能源领域的科学知识和实际教学方法上取得新的收获和进步,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期研修班邀请了郭传杰,海尔学校校长、正高级教师孙先亮,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正高级教师张星,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荣休教授Rolf Schmid,以及青岛能源所微生物制造工程中心副主任栾国栋研究员,固态能源系统技术中心吴天元正高级工程师,能源作物分子育种研究组组长付春祥研究员,热化学转化研究组王志奇研究员,醇类燃料电池研究组组长郭振正高级工程师,系统集成工程中心木质纤维绿碳材料项目部部长李滨研究员,多孔催化材料研究组组长王光辉研究员共11位科学教育领域和能源领域专家及多位优秀的一线骨干教研员、科学教师参与教学和指导。
按照培训大纲并结合研究所科技布局,本次研修班设计了通识课程、实践课程和教学案例及成果运用课程。在通识课程方面,将开展科学教育课程及学科领域课程两大类,重点介绍科学教育基本理论和国内外前沿科学、能源相关学科发展前沿、最新动态,研究所研究成果等,加强学员对科学教育的理解、对学科领域的认识。在实践课程方面,将参观和参与相结合,参观所史展厅、青岛市科技馆、能源植物培育基地、国内首套百吨级生物质高品质航油中试基地、氢能与燃料电池实验室、木质纤维素绿碳实验室等场所,同时安排学员亲自动手参与植物培育、燃料电池组装等探究实验,激发对能源科学教育方式方法的体验与思考。在教学案例及成果运用方面,邀请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中小学教研员和教师,以研讨交流、指导把关的形式进行特色科学课程的教学案例设计和分享。围绕不同主题产出的示范教学案例将充分吸收研修班的教学实践成果,将基本科学原理、科学教育理念、科学实践技能、教育教学方法等综合运用,通过学员带回所在学校或地区,向更多的科学教师进行传播和分享,从而达到影响带动一片的作用。
“科学教师特色研修班”是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为提升全国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实施的重要项目之一,主要依托中国科学院的科研院所开展实施。2024年“科学教师特色研修班”在北京、新疆、青岛、昆明、深圳开展6期,每期50名中小学科学教师参加为期5天的特色研修,形成的课程资源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向全国中小学教师开放。
中化新网讯近日,立升超滤膜凭借高精度孔径与抗污染特性在扬州某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电池(TOPCon)生产基地纯水系统中实现突破,硅料清洗水纯度达标率提升至99.9%,系统能耗降低40%,为光伏产业跨越....
7月12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分解石膏窑气湿法制酸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科技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通过评审认为,该技术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意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该技术由鲁北....
创新创业学院正式成立当人工智能的“理性算法”遇见教育的“人文温度”,会激荡出怎样的思想火花?7月14日,华东理工大学以“交叉创新共铸卓越智启未来”为主题,召开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大会,共同探讨数智...
近日,沈鼓集团自主成套中国首个大功率集成式压缩机在国家能源大型透平压缩机组研发(实验)中心完成联调运转试验,标志着沈鼓具备了集成式压缩机的自主成套和供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