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新疆丰富的玄武岩资源终于有了用武之地。3月12日,新疆首条连续玄武岩纤维生产线在新疆昌吉州木垒县正式投产。该生产线由炬石科技(新疆)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采用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理化所)的自主核心技术,将黑色的玄武岩矿石粉碎加工,变成金光闪闪的纤维细丝。
与传统纤维不同,玄武岩纤维以玄武岩矿石为原料,不仅绝缘、耐腐蚀,阻燃性能也很出色,生产过程基本无污染,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材料”。木垒县地处天山脚下,拥有丰富的玄武岩资源,且矿石成分均质化特性显著,矿石铁含量较低、硅铝含量较高,是生产高强度纤维的优质原料,但当地玄武岩的加工利用一直处于粗放模式,通常是将岩石破碎后直接用来铺路,产品附加值较低,资源优势尚未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
为了唤醒这些沉睡的黑色宝藏,新疆理化所携手德国德累斯顿莱布尼兹高分子研究所,在2015年开启了玄武岩纤维领域的研究,成为国内最早从事该领域研究的科研机构之一。他们围绕玄武岩纤维进行了近10年的研究攻关,最终形成了一整套技术工艺。
玄武岩矿石要经过熔融、拉丝、涂覆浸润剂等工艺才能制成丝状的玄武岩纤维。新疆理化所研究员马鹏程带领团队深入探究玄武岩矿石及纤维的组成、结构与性能,先后建立了全国玄武岩纤维数据库和矿石数据平台,为玄武岩矿产资源高值化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2019年开始,马鹏程带领团队建成西北地区首个50孔连续玄武岩纤维拉丝设备。他们利用制备的玄武岩纤维,制造了复合材料管道、复合筋、结构件等新型材料,并进行了力学、耐腐蚀等性能试验;还开展了纤维浸润剂研究,开发出多功能浸润体系,采用纤维裂纹表面钝化与修复技术,使玄武岩纤维单丝强度提升30%、丝束强度提升235%,相关成果还助力了中国科学院在贵州六盘水的科技扶贫工作。
为进一步将科技成果转换为现实生产力,马鹏程团队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探索玄武岩矿石熔融过程,建立起玄武岩熔体黏度—温度关系模型,成功预测熔体成纤关键温度参数,为纤维成纤过程的精确控制和连续成型提供重要依据。
这些技术都成功应用于新疆理化所与炬石科技(新疆)有限公司产学研合作建设的年产2万吨玄武岩纤维项目,用于生产水利设施、光伏支架用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进而构建新疆玄武岩矿产深度加工及应用装备体系,以满足新能源、新材料、设施农业等产业的需求。该项目总投资3.29亿元,采取分期建设投产的方式,计划年产2万吨玄武岩纤维制品。
近日,我国科研人员突破现有传统锂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应用性能上的瓶颈,研制出了能量密度超过600瓦时/公斤的软包电芯和480瓦时/公斤的模组电池,其性能指标比现有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续航能力直接提高...
在陶瓷材料的研发与生产进程中,材料的透明性和雾度是衡量其品质与应用价值的关键指标之一。气相二氧化硅(气硅)作为一种性能独特的无机纳米材料,凭借其极小的粒径、高比表面积以及良好的分散性等优势,在陶瓷...
8月11日,从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获悉,国内首批自主研发海洋工程柔性制造智能焊接机器人设备系统在天津集成完工,进入测试验收阶段,标志着我国海洋油气装备关键节点柔性制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对加快培育发...
山西是资源型经济省份和碳排放大省,也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战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发展战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意义重大。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催化反应工程团队段学志教授、曹约强特聘研究员基于吸附构型匹配策略在炔烃加氢催化剂创制方面取得新进展,构建兼具表面Pd1Sb2三原子位点与近表面Pd位点(Pdns)的PdSb金属间化合...
中化新网讯8月6日至8日,以“生物工程塑造未来产业”为主题的第二届生物反应器工程与生物制造学术会议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的近300名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齐聚,共同探讨生物反应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