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2024年以来,江汉油田清河采油厂坚持系统配套和综合提升工作思路,围绕地层、井筒和地面全系统开展工作,降低了维护性作业井次。全年检泵周期延长至1243天,维护工作量同比下降63井次,维护作业费下降560多万元。
该厂借助PCS组合预警系统及时发现油井异常并开展扶躺工作,严格执行“一井一论证、一井一方案、一井一审核”的原则,整合完善单井动静态资料,从井史查询、生产数据、地质分析、井场条件等方面详细论证,力争实现“搬上一口井、成功一口井、有效一口井”。
在实施工艺设计配套上,该厂确定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为衬管、新管为基管、预应力加工的内衬管生产工艺,来优化内衬管规格,治理小套井偏磨腐蚀。在54口小套管井中,推广特殊材质小直径节箍内衬管,持续实施管、杆和泵“等寿命设计”。在泵配套方面,采用硬质合金钢泵,针对内衬通径变小,使用50毫米泵和63毫米泵,减少脱节器使用;配套连续抽油杆和杆式泵,实现不动油管检泵,保护储层,缩短周期。在热采井、高温深井配套激光硬化油管,加大PE半包覆杆、环氧树脂杆等防腐杆的投用力度;扩大短柱塞防砂泵及杆式泵的推广应用,实现了维护作业井次大幅下降及检泵周期的延长。
据悉,该厂采取“长冲程、慢冲次”方式,及时调整生产参数,实现最优化生产。通过严格执行“三定一落实”管理制度,在油井产量恢复期,每天定时关注生产情况、动态资料,汇报产量恢复程度。对于高产井、重点井,加密录取资料,加强跟踪分析,保证油井100%正常生产。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位居世界首位的当下,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欧盟绿色壁垒、国内资源供应链风险、回收市场乱象正侵蚀着产业根基,成为其发展道路上的“三座大山”。
近日,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一项“复杂断块增能渗吸吞吐工艺研究与应用”课题通过2025年中石化先导项目验收评审会,评审组建议加大现场推广应用力度。
6月24日,川金诺发布公告称,根据该公司长期战略规划和现阶段发展需求,该公司拟将“5万吨/年电池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前驱体材料磷酸铁及配套60万吨/年硫黄制酸项目”“广西川金诺新能源有限公司10万吨/年...
前不久,中国能源化工领域的重要奖项——闵恩泽能源化工奖第六届榜单揭晓,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石科院”)青年科学家乔富林荣膺“青年进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