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智能经济、未来产业、工业服务
中化新网讯 1月16日,上海市政府经济主题记者会召开。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张英表示,2024年,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在国际经济中心建设方面呈现“三个新”,同时指出2025年将围绕三方面加快推进上海新型工业化。
一是“新质”,新质生产力持续涌现。一批大国重器亮相上新,一批关键技术攻关突破,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启航。二是“新势”,新增长动能加快形成。新兴产业增势良好,高技术船舶、集成电路产值分别增长17%和20%左右;软件和信息服务业2024年前11个月营收增长10.9%,已成为上海市重要支柱产业。三是“新策”,新发展举措落地见效。产业集群建设成效显著,“市区协同”建设首批11个区级千亿级产业集群,累计培育14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工业降本增效取得实效,2024年全年为工业企业降低综合成本500亿元左右。
据了解,2025年,上海也将深入开展“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持续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和智能机器人研发应用,打造船舶、汽车、材料等重点领域大模型,培育工业语料、智算云等专业服务商,持续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以工业服务赋能高端制造。
张英表示,2025年将继续推动上海新型工业化向“新”发力、向“实”前行、向“高”攀登。一是大力发展智能经济,深入实施“模塑申城”工程,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高地建设。二是全力发展未来产业,不断开辟智能终端、生物制造、海洋装备、空间信息、机器人等新领域新赛道,培育未来产业核爆点。三是延伸发展工业服务,在制造服务一体化、供应链管理、绿色低碳服务等领域扩大应用场景,持续赋能产业升级,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全市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7月12日,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化公司)福建古雷苯胺—橡胶助剂产业链项目核心设备——20万吨/年苯胺流化床反应器在福建古雷开发区精细化工园吊装。
日前,由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以下简称中油工程)自主研发的智慧完工系统通过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以下简称ADNOC)验收,正式获得使用许可。
近日,工信部发布《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2025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提出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把两化融合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任务和具体实践。
记者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了解到,在日前举行的“2025年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成果发布会上,《北京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4—2025)》蓝皮书(下称“蓝皮书”)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