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石化T700级24K碳纤维稳产

开创硫氰酸钠湿法纺丝路线生产高性能碳纤维先河

  近日,从上海石化传出消息,该公司24K小丝束碳纤维成品批强度首次超过4.9吉帕、批模量超过240吉帕,首次实现T700级产品的稳定生产,并实现满产满销。此举开创了国内采用硫氰酸钠湿法纺丝工艺路线生产高性能碳纤维的先河,标志着中国石化具备了自主研发生产T700级24K小丝束碳纤维的能力,为实现高性能碳纤维连续性工业化生产目标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碳纤维中的“K”表示每束碳纤维中单丝的数量,24K指的是一束碳纤维中包含24000根单丝。24K属于小丝束碳纤维,其性能指标更高、更稳定,在航天航空、国防军工以及高端体育休闲用品等高附加值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为碳纤维系列产品名称的“T”,指的是拉伸强度。T700级产品是高性能碳纤维的主力牌号,相较于T300级产品,T700级产品的拉伸强度提升了约30%,目前被大量用于民用客机制造。

  此前,24K小丝束碳纤维产品性能难以满足市场高端需求,且产品质量不够稳定。为此,上海石化研究团队聚焦氧化碳化关键共性技术,通过氧化炉参数精准设置、碳化炉控制工艺优化等技术手段,强化过程调控,提高工作标准,优化小丝束碳纤维生产控制工艺。同时,上海石化还提升员工专业操作技能,确保装置高水平运行,批量制备出拉伸强度不小于4.9吉帕、拉伸模量不小于240吉帕的24K小丝束碳纤维产品,达到T700级水平。不同于国外的干喷湿法工艺,该产品采用硫氰酸钠湿法纺丝工艺路线生产,拥有良好的表面沟槽结构,因此用其制成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具备更加优越的力学性能。

  另一方面,由于碳纤维产品的质量检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以往通常需要人工手动将碳纤维丝制作成标准化样本,但人工制样的方式往往存在受力不均匀、松紧度不一致等问题,影响了碳纤维质量检测数据分析。对此,上海石化组织专业力量进行攻关,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碳纤维质量检验方法,研制出国内第一台能够对48K大丝束产品进行自动制样的成套设备,并实现从3K到48K碳纤维自动制样全覆盖,促使碳纤维产品质量分析从人工制样迈入自动制样新时代。这一技术突破,有助于大幅提升碳纤维样品分析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从而为碳纤维产品质量的技术升级和市场开发提供更加有力的数据支撑。

  目前,该产品凭借独特性能和过硬质量,在河北、山东、广东等地开拓了新市场,在风力发电、体育产品和生活用具等领域获得了新应用。

相关推荐

我国北部湾海域油气勘探再获重大突破

  3月23日,记者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中国石化部署在北部湾盆地海中凹陷的海301井获高产油气流,在两个层系分别试获日产1108方、167方油当量,刷新北部湾海中凹陷油气日产纪录。

2025-03-24     中化新网

新一代蒽醌载体技术革新双氧水生产 有望实现装置产能翻倍

  双氧水是重要的基础化学品,但生产过程涉及多种危险化学品和工艺,存在双氧水分解、气相燃爆等安全隐患。近日,由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炼油工艺与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发的“助力双氧水绿色安全...

2025-03-24     中国化工报

仿生光热织物助力太阳能海水淡化

  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被誉为解决淡水危机的“顶流方案”。

2025-03-24     中国化工报

六国化工新增4项专利

  截至3月4日,六国化工公司今年已新增4项专利,包括2项发明专利和2项实用新型专利。

2025-03-24     中国化工报

低碳院电解水制氢技术获进展

  近日,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氢能(氨能)技术研究中心科研人员在电解水制氢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提出了膜电极结构新型调控技术,实现了电流密度和制氢效率的大幅提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

2025-03-24     中国化工报

江汉油田、地质大学(武汉)交流新能源评价技术

  近日,江汉油田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围绕油田卤水锂、钾、溴、硼、碘等共伴生资源评价开展深度技术交流。

2025-03-24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