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有433款大模型提供服务
中化新网讯 在日前召开的2025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王京涛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有433款大模型完成备案,并上线提供服务。与会专家表示,大模型备案数量激增印证了我国大模型研发能力的跃升,为我国数据要素与产业场景深度融合打下了坚实基础,推动我国人工智能(AI)产业迈入规模化应用新阶段。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邓丽姝认为,我国AI大模型发展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目前,我国已形成涵盖基础层、模型层、应用层的大模型产业布局,贯通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商业应用的大模型创新链、产业链实现融合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大模型低成本高效能的特质叠加开源战略,推动大模型向普惠性融合创新基础设施转化,畅通了AI技术应用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有力促进大模型向生产端、服务端、消费端应用渗透,提升了中小企业应用率。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所研究员王凯表示,AI大模型让数据使用能力大幅提升。“此前很多领域都面临大量的数据集合在眼前,却很难切入分析的问题。AI技术切入后,不仅是数据分析,更是一种新知识的产生。因为这种分析是系统的、深入的、全面的、交叉的、关联的。”王凯说。
谈及AI与制造业的双向赋能,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我国门类齐全的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为大模型深度创新应用提供了精深场景支撑;智慧制造、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未来产业在多模态数据处理、跨领域场景融合、高水平智能迭代等方面的复杂场景需求,反向拉动大模型进行高精度、高水平的迭代升级。
“在AI、大数据等新一轮科技变革中,数量众多的互联网平台企业推动科技创新走向前沿,展现了强劲的竞争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政府经济管理教研室副主任汪彬说,随着我国AI大模型广泛深入渗透,产业数字化转型向产业智能化、融合化、生态化加速跃升。在工业领域,制造业企业利用AI大模型基于订单、物流、库存等多源数据预测需求波动,有效缩短产品库存周期,大大节约了成本。他认为,我国凭借多年来的技术积累,已从应用端逐步向底层技术突破,尤其是各种外部环境压力,倒逼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这在AI大模型领域体现得特别充分。今后,企业将越来越注重底层技术开发和基础研究,为AI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当下,合成化学领域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范式转型,其研发核心动力加速从传统的“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和“智能驱动”跃迁。引领这一变革的核心引擎,正是“机器人融合人工智能(AI)”,即智能自动化实验平台与A...
近日,生态环境部公布2024年工业园区水环境管理典型案例入选名单,浙江宁波石化开发区(以下简称宁波石化区)的“有毒有害污染物数智化预警精准溯源典型案例”成功入选,成为全国10个典型案例之一。
近日,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举办的2024—2025年度央国企数智化转型案例征集活动中,中国化学天辰公司开发的天辰智能数据中台获评典型案例和锐意创新奖。
日前,全球工业机器人巨头ABB宣布,基于其在中国市场30余年的技术积淀,正式推出Lite+、PoWa及新一代IRB1200三大机器人系列,以创新产品组合助力中国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一块屏幕,一只鼠标,轻轻一点便可尽览站内外实时画面与运行情况;无人机自行起飞巡检、单井计量只需一键操作……立夏时节,走进塔里木油田博孜—大北气田,智能化气息扑面而来。
近日,天津南港乙烯中心化验室实现全品类留样智能管理。该中心化验室智能仓储系统包括试剂存储和样品留样管理两大模块,通过实施全流程数字化管控,大幅提升管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