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炼化如何转型升级,“一厂一策”, 差异化、特色化

汽柴油生产供应占全国30%的山东省地方炼化企业面临转型升级,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资源禀赋,制定量体裁衣式的“一厂一策”高质量转型升级方案,走差异化、特色化和高端化的发展路线。这是4月15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在山东滨州主办的山东省炼化行业高端转型发展大会上,与会专家提出的转型升级方向。

2019年,山东地炼汽、柴油总供应量已经超过8500万吨,可占全国汽、柴油供应量的三分之一左右,2020年,常减压装置产能17850万吨,全国占比18.65%。成品油占比过大,成品油占产品比例87%,化工原料比例低,化工料占产品比例4.9%。随着大型炼化一体化快速崛起,在成本及市场方面带来威胁,汽柴油需求已接近峰值,2021年中国一次炼油产能或将增加至10.01亿吨/年,未来五年国内共计有2.48亿吨/年新增炼油一次产能规划,中国炼化行业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山东炼化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伟善指出,新形势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行业转型升级,突出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拉动作用,是山东炼化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来自中石油华东设计院有限公司专家根据山东炼化企业的发展类型,分离提出了转型方向。

炼油为主的企业:油化并举

对于炼油为主的企业,采用多产烯烃和芳烃的路线,降低成品油比例,提高化工原料比例,由成品油生产企业转型为油化并举企业。

中石油华东设计院有限公司高工张珂介绍,大型独立炼厂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结合炼油可依托优势,获取低成本化工原料,增产乙烯、丙烯等基础化工原料,并规划较为完善的下游化工产业链,充分发挥企业炼化转型的竞争力,即上下游一体化的成本优势。

中石油华东设计院有限公司李志超高工建议:近期催化改造多产液化气,多产C3\C4,远期规划新建催化裂解装置。

产能整合的企业:化工新材料

对于产能整合的企业,李志超建议,充分利用保留的装置和公用工程设施,转型为化工新材料生产平台企业,如聚苯硫醚、可降解塑料、芳纶、聚甲醚、ABS等材料。同时,提前规划上下游产业一体化路线,保证原料来源,降低成本。

配套乙烯/芳烃的企业:原料优化、产品高端化

配套乙烯/芳烃的企业,“三烯三苯”等基本化工原料产量大,但下游化工产品以大宗品为主,同质化竞争激烈,对于这类企业转型升级,李志超提出三个方向:优化原料组成,提高产品收率,降低成本;下游产品高端化,提高产品价值;副产品高价值利用,增加效益。通过这三个方向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提高竞争力。

中小炼厂:高端化、差异化化工品

中小炼厂装置规模小、装置结构不尽合理,可利用的化工原料资源有限,化工产业链很难延伸成规模。很难在产能淘汰、转油增化大趋势下站稳脚跟,

中石油华东设计院有限公司高工张珂建议,中小型独立炼厂考虑集中周边资源,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化工生产装置,未实现炼化一体化炼油企业,有相当数量的轻石脑油、抽余油、戊烷油等组分,均为优质乙烯原料;对于300-500万吨/年炼厂,可考虑整合区域资源,实现小油头合力支撑大化尾,提升产业规模。

中小型企业依托区域优势,集合周边资源,合力形成既能独立生产汽柴油产品、又具有一定产业规模的化工品生产企业群,才有利于进一步发展。中小型独立炼厂建议不考虑全产业链化工品生产,而是以高端化、差异化的终端化工品为着力点

中小炼厂区域整合形成区域石化产业布局,成为山东省石化产业链条中的一环。

中石油华东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登峰认为,山东炼化必须“理性转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资产,立足保障成品油竞争力的前提下,进行炼化转型,以市场和效益为导向,综合比较,避免高投资下的过度减油增化,根据自身特点,制定量体裁衣式的“一厂一策”高质量转型升级方案,适当保留或增加加工流程的灵活性,避免化工转型项目的“羊群效益”,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根据当地资源特色打造优势产品,避免避免同质化、同类化竞争。李志超高工建议,高质量转型升级“一次规划,分期建设,滚动发展”,降低投资风险,谋划上下游一体化,降低原料成本,保证原料供应。


相关推荐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困局何解?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田原宇一席谈

​我国每年塑料废弃量超7000万吨,并以13%的年增长率持续攀升,但材料化利用率仅约30%,大量塑料废弃物只能焚烧或填埋,造成了环境污染;与此同时,我国超过50亿吨的生物质资源(包括生活垃圾、农林废弃...

2025-07-08     中国化工报

专家指明9类化工新材料发展重点

“化工新材料仍是我国化学工业的最大短板,有的已成为制约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在日前举行的中部(郑州)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化工新材料专委会秘书长卜新平针对高端聚烯烃、工程塑料、有机氟硅材...

2025-07-08     中国化工报

中部(郑州)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 化工新材料2030年自给率有望达九成

在日前举行的中部(郑州)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化工新材料专委会秘书长卜新平表示,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结构性缺陷问题凸显,但高端不足的局面只是暂时的,到2030年自给率有望达90%。他...

2025-07-08     中国化工报

重庆钛业二氧化钛收率创新高

今年以来,攀钢集团重庆钛业有限公司(简称重庆钛业)立足内部挖潜,持续开展二氧化钛收率提升工作,4月份该指标较上年度提升0.12个百分点,创月度历史新高。

2025-07-08     中国化工报

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研究员王旭平: 钽铌酸钾晶体新材料市场广阔

随着我国科研界打破技术封锁,钽铌酸钾合成晶体及下游器件迎来广阔的市场需求。这是记者从6月28日召开的创新驱动赋能济南天桥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前沿学术交流、科技成果推介会上了解到的信息。

2025-07-08     中国化工报

新型高熵碳化物材料研发成功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庄磊、研究员褚衍辉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可耐受3600℃极端高温氧化的新型高熵碳化物材料,相关成果发表于《先进材料》。

2025-07-01     中国化工报